陈曦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他和刘备使用的统一天下的方式是有着非常大的隐患的,因为没有经过战争,所以曹操系和孙策系,乃至其他一些历史遗留的玩意儿,刘备和陈曦是不能耍手段直接清除的。
在官职爵位上,对于这些人,需要一定程度上一视同仁,也就是他们不犯错,没有明显罪行的情况下,需要让他们继续蹲在自己的职位上,有功劳的时候,也必须要像追随刘备的官僚一样,该晋升晋升。
换句话说,也就是,原本应该全部属于刘备麾下,然后拿来再分配的官职职位,被这些人占了起码一半,而且没有特殊的原因你还不能动这些人,所以真要说的话,其实相当的难受。
再加上,如果当时就选择大封群臣,那么相当于双倍的官职爵位撒出去,原本就不足的位置会变得更为紧俏。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这种问题,比方说将原本的州变得更小,合成出来新的州,这样的话,就能塞入更多的官职爵位。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其实就是这么玩的,但陈曦思来想去拒绝了这一套做法,因为这种实属是真正会加重底层百姓负担的操作,所以陈曦选择了另一种,也就是压制所有人的官职爵位。
比方说元凤元年该大封群臣的时候,只给各个势力之主进行的官职爵位的赏赐,并且结算了北疆的功劳,至于理论上统一天下该有的大封群臣,元凤朝建元的时候并没有去做。
这个当时就有一些微辞,但最后所有人还是闭嘴了,因为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元凤朝是承袭灵帝、少帝、愍帝的,所以真要计算的话,也只是普通的皇帝登基,并不是开国。
而非开国的情况下,最多也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会搞出来后汉开国的时候,一把三百多个列侯的情况,刘桐小心翼翼的进行小规模的册封也是完全合理的,所以各级官僚有所嘀咕,但在明面上也确实不好说什么,毕竟是刘桐摄政,并非是刘备登基。
元凤元年避开之后,到后面陈曦就没有什么压力了,元凤五年的时候,虽说按照理论来讲,刘备已经完全掌握了汉室的权柄,真要说的话,确实是如同开国一般了,但这个时候,陈曦已经成为了新的bug。
也就是陈曦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了,其他人在这件事上的功勋很少,算是混点残羹剩饭还行,想要登上台面,那就属于想的太多的典型,因为完全把持了内政的陈曦,终于发挥出来了自己应有的能力。
如果说在泰山年间的陈曦,还属于人的范畴,属于天下几个顶尖的谋士联手就能击败的水平,到邺城年间的时候,陈曦已经有了几分圣人的气度,差不多需要天下半数的谋士联手才能掀翻。
可等入主了长安之后,终于把持了汉家内政,能调动这个国家的力量之后,陈曦可以完完全全的做到力压天下文臣。
断档的强,五年直接打穿了汉家四百年对于盛世的记录,堵上了所有人的嘴,让他们面对陈曦的伟业只能认了当年那句捧杀的话——五百年有圣人出,陈子川当孤月凌空。
以前的陈曦是做不到这个程度的,因为所能调用的极限就在那里,对于陈曦而言,很多时候都不是自身上限的问题,而是时代上限的问题,而入主长安,把持了天下的权柄之后,陈曦才真正发挥出来了自己的力量。
用陈曦的话来说,他是增幅器一般的存在,地盘越大,根基越厚,增幅的倍率越高,所以只有泰山一地,只有半个北方,以及拥有整个天下,他所能带来的增幅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在元凤元年的时候,陈曦只是顶尖的文臣,但到元凤五年的时候,陈曦已经能堵住天下文臣的嘴了。
也只有这样,面对只是尚书仆射的陈曦没有升官,其他人确实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就那么接受现实,这世间能看到的伟业是非常可怕的,进而带来的结果就是,从一开始大封群臣可能带来的弊端,直接被陈曦按头一路按到现在,靠着时间直接消弭掉了。
“封,诸葛孔明为尚书仆射……”诏书之中读出来了对于诸葛亮的安排,或者说是彻底打通了从尚书仆射到丞相的路,陈曦在这上面呆了十年,现在元凤十一年陈曦成为了丞相,那么十年后,陈曦从丞相位置卸任了呢,那诸葛亮就是理所当然的丞相。
不过和陈曦进位为丞相的情况不同,封诸葛亮为尚书仆射之后,各大世家前来参会的人员已经开始了窃窃私语,他们虽说也都知道诸葛亮深得刘备一系的看中,但现在陈曦进位丞相,诸葛亮接替为尚书仆射,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接受不能。
毕竟见证了陈曦的时代,然后有人去接陈曦的位置,这些人要是能完全接受才是见了鬼了。
加之现在这个操作,无不在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陈曦以前扯的那个鬼故事可能要成真了,元凤二十年,陈曦可能会和刘备一样直接卸任,然后不管朝中诸事,这对于汉世家而言是非常糟糕的消息。
虽说到元凤二十年的时候,各大有野心,有能力的世家应该将自家的封地建设的七七八八,别的不说,最起码真的是能自给自足的状态,但能从汉室内部进行白嫖的话,还是想要白嫖的。
“孔明接任尚书仆射了啊。”蔡瑁带着几分嘀咕传音给张昭说道。
“那是必然的情况,光是看之前每次有什么大事,陈子川将他都带在身边,就知道他肯定是接替陈子川的。”张昭带着几分唏嘘说道,但眼中遮掩不住那种艳羡,曾经他也是有机会的,但这机会啊。
只能说,这世间谁也不要看不起别人,与人为善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陈群和荀攸则是对视了一眼,然后两人同时看向了钟繇,钟繇则是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表示这个事儿很早就敲定了,陈曦是肯定要退出朝堂的,后十年朝中的工作,就主要看诸葛亮了,陈曦会逐步减少自己插手。
“也就是说所谓的谣言其实有几分是真的了?”陈群带着几分凝重传音给钟繇说道。
其实很多顶级文臣都听说过那个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谣言,也就是所谓的汉室当前运行的经济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由于陈曦本身过于强大的操控能力,和超乎想象的远见,导致这种真实存在的问题,无法表现出来,所以在元凤中后期,陈曦会抽身而退,让其他人运转国家,进而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有效的修正。
“不太确定,甚至我还特意查过了,都没查到这个传言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但还是那句话,这样的话能在长安流传,还没有人辟谣,那起码是有几分真实的。”钟繇面色沉静的回答道,“所以接下来都小心一些,别一脚踩到坑里面去了。”
陈群闻言心中一凛,确实,接下来他也是要坐镇长安,为陈曦打工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因为一时失误,出了问题,那也是个麻烦。
与此同时,荀谌则是在叮嘱西普立安,怎么说呢,西普立安自从参与完小世界大演武之后,就听陈曦的话去自己调研去了,压根没拿袁家人当人,好在调研了一段时间后,因为要参加大朝会,就被抓了回来。
也正因此,荀谌才有时间给西普立安进行交代。
“你让我代替你作为袁家的谋主?”西普立安有些奇怪的看着荀谌,“不是,你们袁家有不少的文臣,我空降过去,真的没问题吗?该不会过去了就有一群人跟我勾心斗角吧,这工作你不行给别人得了。”
“这些人之中只有你最合适,一方面你和我同时来了长安,所以对你进行交代,最为合适,另一方面,袁氏那边的情况,其他的文臣去操作,难免会急功近利,而你不同。”荀谌看着西普立安很是认真的说道。
这话并非是在糊弄西普立安,而是真正如此,西普立安在干事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急功近利的想法,都是尽可能做到最好,而且目光也很长远,这对于现在的袁家而言,极为重要。
袁氏面对的罗马侵蚀问题,在荀谌看来实属是无法短时间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前提下,所有急功近利的操作都只能给袁家带来破绽,让罗马更容易的薅袁家的羊毛。
既然如此,还不如安稳一些,找一个踏实能干,且目光长远的家伙来顶替自己,这样就算有所损失,最起码在未来是好的。
“你们袁氏的那些谋臣信你可未必信我。”西普立安回忆一下高柔、阎圃、辛毗那些人之后,看着荀谌带着几分嘲笑询问道。
当然这话也不是假的,西普立安才去的时候,就注意到这群人对他有一些偏见,也就等他干出来一些成绩之后,这些人才开始正视他,但就算如此,那些人其实也没有意识到,其实西普立安远比他们认知的强。
只能说,人心的偏见,会蒙蔽自身的认知。
“你无需信他们,你只需要去做对于汉室有利的事情就可以了,只要你做的对,做的比他们更好,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服从你。”荀谌摇了摇头说道,“这一点,我相信你能做到。”
“我认为正确的事情,未必是你认为正确的事情。”西普立安将话直接挑明了,他知道荀谌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
荀谌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开口道,“我短时间无法回东欧那边,而且我觉得你做的东西有些不同于我,只是凭借我的经验和智慧,但并未阻拦,只是谨慎的进行压制,但我既然无法在袁家,你想做什么就做吧,只要于袁家有利即可,我相信你的智慧。”
西普立安闻言,看了两眼荀谌,他其实是个乐子人,喜欢整点别人做不到的乐子出来,而荀谌现在这个说法。
“也好。”西普立安缓缓开口道,倒不是他看不起袁家那些谋臣,说实话,要说厉害确实是厉害,但他们不是一个层面的厉害,西普立安强在组织力架构上,而其他人强在利用组织力上。
“多谢,我会让淳于将军为你提供证明。”荀谌缓缓点头,心下虽说有一些疑惑,但这场多年的相处,荀谌也已经意识到,西普立安确实是一诺千金,既然答应了,那就不可能胡搞。
西普立安不再说什么,他原本没这么容易答应的,但在长安这边调研出来的东西,以及陈曦给他讲的东西,外加最为重要的,陈曦表示他可以在袁家那边进行大规模的社会验证,让西普立安最后接受了荀谌的建议。
没错,荀谌在这里面只占了很少一点,长安这边完全不同于西普立安认知的组织构型,但却完美的运行下来,才是让西普立安觉得自己有必要在袁家进行大规模社会实践,去确定自己的分析哪里有问题的原因。
很快一行人在刘桐的带领下来到了未央宫,上一次大朝会在万象神宫那边开的,这次自然得换个地方,对这种细节,刘桐还是很讲究的。
随着刘桐的落座,所有的文武群臣也都按照次序入座,也就多亏现在是汉代,官员本身就有属于自己的座位,陈曦很多后世的习惯才能延续下去,比方说几案上的茶水和点心等等。
“接下来将启动元凤十一年大朝会,对于第二个五年计划进行结算,并对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详细细节进行解说。”刘桐微微坐直然后对着众人宣布道,她已经不想再搞什么提问环节了,大家到底对什么玩意儿有兴趣,刘桐也都清楚,所以也不瞎折腾了,直接上硬菜。
说完,刘桐给陈曦了一个眼神,虽说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详细解说这次是由诸葛亮进行的,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收尾,还是需要陈曦进行通报。
陈曦感受到刘桐传递过来的目光,点了点头,然后起身,在场原本还在窃窃私语的众人瞬间停止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他们也想听一下二五计划的到底完成的怎么样,虽说也有风声说是超额完成了,但能从陈曦嘴里面说出来的,中亚的世家也能安心一些。
毕竟他们现阶段能不能拿到更多的物资,全靠汉室是否给力,强大的汉室才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物资,所以在陈曦起身开始宣读二五的基础指标的时候,这群人都开始祈祷,希望一切都是超标完成。
“我也差不多知道你们想听那些,一些细节的指标就不说了,到时候有邸报,你们自己看就是了,大的那些我来大致讲一下。”陈曦看着在场众人笑了笑说道,“首先是钢铁产量,目前并州冶炼司,青州冶炼司,以及新建的幽州冶炼司运营良好,汉室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六万吨每年。”
其实是十万吨,但因为有孙乾这边的固定开支,所以陈曦是按照六万吨报的,毕竟就算是六万吨对于在场众人而言冲击也非常大,尤其是罗马这边派过来旁听的蓬波尼在听到钢铁产量六万吨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懵,什么鬼,钢铁产量六万吨?
“但钢铁产量在大幅增多的同时,我们的钢铁缺口也在同比增幅,元凤十年因为农业和手工业需求的缘故,钢铁缺口在七万吨左右。”陈曦一边宣读钢铁产量,一边随口将测算出来的钢铁缺口也报了出来,在场众人听完皆是哗然,啥情况,怎么缺口越来越大了,上回不还是不到两万吨的钢铁缺口吗?怎么现在年产六万吨,缺口还变成了七万吨?
“陈侯,我可以进行提问吗?”坐在比较前方,对于钢铁产量也有足够认知,自家也有钢厂的荀谌带着几分诡异看着陈曦,在其他人的敦促下抬手询问道。
“请问。”陈曦面色平淡的点了点头,他就知道这个数据一出来,一群人肯定是要询问的,因为这不合符他们的认知了。
“元凤六年的时候,我们的钢铁产量刚刚破万吨,然后当时说钢铁缺口也就是几千吨,现在我们年产六万吨,为什么钢铁缺口却变成了七万吨了”荀谌很是直接的询问道。
“因为钢铁的缺口会随着钢铁产量的增大而增大,比方说以前收割水稻的时候用的是石刀,元凤五年的时候用的是镰刀,现在用的是人力收割机,这三个玩意儿哪个用铁用的多,你也知道。”陈曦神色坦然的看着荀谌说道,“再还有水桶,以前都是木桶,现在是铁桶了,再比方说车架,现在的车架应该都经过了钢铁加固。”
荀谌闻言脸都有些泛绿,合着这么搞,那越搞缺口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