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小说网 >> 赤心巡天 >> 目录 >> 平生未展眉——完本前的最后一次单章

平生未展眉——完本前的最后一次单章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0日  作者:情何以甚  分类: 仙侠 | 古典仙侠 | 情何以甚 | 赤心巡天 


其实早就该跟大家聊聊。

但是一段剧情没有完整写完,说浅了没意义,说深了又剧透。

现在算是阶段性的完成了部分剧情,在战斗层面上写得差不多了,还有重要伏笔没解开,也都是收尾的事情……

算是觉得,可以聊聊了。

想跟大家聊聊这段时间的写作,各行各业纯粹读者的角度也好。或有同样写作的朋友。

大家不妨一起探讨,究竟怎样处理才是更好的。

这段时间舆情之激烈,大家有目共睹。

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切实伤害了一部分读者的感情,作者的确需要为此负责。

因姜述之死而伤心的人,也是真切爱着这本书的人。

我必须要认真地跟大家说对不起。

现在我们来聊写作。

回过头来,姜述之死,是早在开书时就定下的剧情,故事发展到今天,相信大家对此也能达成共识。

姜无量自己,包括跟姜无量一起出场的每一个人,丘吉,宋遥,管东禅……都是前面一再写过伏笔的。

他并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人物。

全书写到现在,持颂“阿弥陀佛”的就那么几个。悬空寺说释迦摩尼,须弥山说弥勒。洗月庵说燃灯。妖界是妖师如来和光王如来。

“废太子囚居青石宫”,是故事开始前,就准备响在结尾的枪声。

有人说作者在书里有无限的权力,所以要承担无限的责任。

但很多时候我确切地感觉到的是枷锁——

作者并不能为所欲为。

在写姜无量和姜述的对决时,我绞尽脑汁去推演。推演他们各自的手段,布局,以及真正碰撞会发生的事情。

姜无量唯一的胜机在哪里——只有神霄战争的当下。姜望、重玄遵,姜梦熊、天妃,曹皆,乃至最精锐的军队,全都在天外。

而姜述习惯把一切攥在手心,一直到最后都是作为上位者的心态,要“考教”孩子,一边考,一边教。

他在等姜无量天心驭佛,而姜无量注定是佛。

姜无量在成佛的那一刻,已经事实上跳出了姜述为祂安排的人生。

这时候的姜述还能怎么应对——只有作为预案的阴天子,还能有一线胜机。

当故事推演到姜无量引来地藏王,两超脱打一超脱,战斗的结果其实就已经出现了。

所以我认为这里应当是东华阁的一个阶段结尾。

接下来写什么呢?

应该写姜述如何剑斗两超脱,打得险死还生,跌宕起伏,最后悲壮落幕。

我尝试这么写,我尝试了很多遍。

不停地写,不停地删,没有一幕是合格的。

超脱层次的战斗,本就是最难写的战斗。既要玄乎,又不能太玄乎,既要有逼格、难以想象,又不能真的让读者想象不到。

过往的每一次超脱战斗,大家都看得挺莫名其妙,也就蓬莱对龙佛,收获了比较多的正反馈。

当然我不是逃避写作难度,正如今天我也直面仙帝和无量的战斗,而是当时我越写越清晰地感觉——

这样写很难看。

应该通过这一场战斗里表达的,在之前的剧情里已经表达完了。

所以最后我选择让姜述在白骨神宫里说出那一句“不过使齐人自豪为齐人”,让他最后看一眼前方——

前方是姜无量,姜无量的背后是白骨神座。

在另一个因果时空里,白骨神座上,将发生姜望和姜无量的最后战争。

我选择让姜述和姜无量最后的对局,在那个袒衣示伤的姜青羊身上完成。

其实在落笔之前,我就已经对读者的反应有所预计。

而且之前的每一章,读者也给予足够的反馈。

我非常明确地感受到——大家不希望姜述死,而他正一步步走向终篇。之前很多读者的情绪,归根结底都是对这种结局的不安。

在《海上忽闻潮信来》那一章之前,我看到有读者评论“如果xxx,我就xx这本书”,短短半小时,五百多个赞。

这种行为虽然极端,但也是在告诉情何以甚——你最好理智一点。

所以我是非常清醒地来写作。想了又想,才做出最后的决定。

当然在发布《海上忽闻潮信来》那一章之前,我特意找了两个读者,给他们试看一部分。为了样本的有效性,我私聊的时候先问一句,“对最近剧情是否有异议”,确认是有微词的,持反对意见,但又不在褒贬两个极端的,我才开始讨论。

在此之前,我从未有过类似的事情。我永远相信我写的是正确的。

可见这一次确实是有点忐忑。我不是什么坚强的人,我也很害怕挨骂,像是之前跟作者朋友聊,有时候恶评多的时候,看作者后台,一看到评论那里,就赶紧闭上眼睛。

是真的怕。

两个读者都很难过这件事情,一直在问,姜述能不能不死。

其中一个读者说,如果姜述一定要死,我不希望看到他被凌迟的过程,情愿就这么一笔带过。

另一个读者说,从整本书思考给你的建议,就还是这么写。

我当时给他们的回复是——那么还是要打一架。

因为前一个读者是建立在已知确定结果的前提下,后一个读者给予的建议并非是读者的阅读感受。纯粹作为读者来说,大家都是不太能接受这个结果的。

所以我应该详细地写姜述如何剑斗两超脱。

这是我当时的想法。

但在思考了一夜之后,我仍然放弃了。

我发现我详写白骨神宫里最后的战斗,可能更糟糕。

因为我自己都不愿意看,不期待,我不知道它能怎么让读者喜欢。

那么其实选择题回到了最初——

要不要写死姜述。

作为这本小说的超高人气角色,从商品的角度,在陈列柜里他应该是非卖品。

在这里作者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像现在这样写。

一个是像很多人所期待的那样,姜述绝地翻盘,运筹帷幄,把一切都控制得死死的,从容捏死青石宫的反叛。

那样顶多会有一些关于“俗套”的批评,绝不会有现在这样激烈的骂声。

然后苦觉的线,观世音的线,极乐仙宫的线,阿弥陀佛,楚烈宗的布局……

这些全部可以不写。反正伏笔不掀开,就可以当做不存在。除了作者本人,也没人知道他们存在过。

回头再把另外的主线一收,这不就平稳落地了。

杀白骨大家多爱看,姜望力斗两大圣,剑诛田安平,不是很香么。

但我又想起最初我作为作者给读者的承诺——

我会认认真真地填好每一个坑,尽我所能给这个故事划下句点。

我想起最初我的感谢——

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读者,可以让我完整写出我想写的仙侠世界。

我想到故事的最开始,这本小说的第一章,最初的还真观……李一杀左光烈,即是道子杀佛子。

那个在青羊镇纠缠姜望的老和尚,究竟是因为什么,纠缠姜望。那是“观世音”的因缘。

这是一条始于信仰,而终于爱的线。

最后我完整地写了他们。

这是一九年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想象的画面。

“我不想让受苦受难的他,成为救苦救难的祂。”

“姜望倾姜望而斗,非倾天下也。”

在二五年的今天,如一九年所设想的那般推动故事。

从第一卷的结尾,到终卷的今天,永远坚定地执行写作计划。

所以回答一些朋友的问题。

我想我并没有改变。

始终照顾读者阅读感受的作者,会因为照顾读者更改主线内容的,当然是尽职尽责的作者,是尊重读者的作者。

坚决执行写作计划,只想尽凡夫之力,完成理想中的创作,兑现最初的写作承诺——难道不是尊重读者的作者吗?

我认为没有哪一种是比较正确的。

只是你们眼前的这个作者,不幸地属于后一种正确。

今天我看到一个编辑朋友的朋友圈,他是这么说的——

环境的恶化让大多创作者比起让内容更有张力和趣味,表达更有嚼劲的主题,或是传递的情感更充沛,而是为了选择稳定去叠甲、避雷、规避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最后多在产出“非常正确但贫瘠”的内容。

我的感受是什么呢?

我不想贫瘠地结束这段旅程。

大家如果对这段时间的写作,有什么更好的思路。不妨在这一段里给我一些指点。

对于这样的剧情,这样的收尾,要怎么处理才更好呢?

建议我都会看。

今天的更新是“报答平生未展眉”。

原诗是对亡妻的怀念。

用在这里,是说姜望完成了对姜无量的挑战,报答姜述的“平生未展眉”。

当年的得鹿宫外,姜述又何尝不是用这一句“你做得很好”,报答那个肩负血仇的姜青羊,“平生未展眉”呢?

我曾一再地跟大家说,我会少说话,少说话。

这是本书完本前的最后一次单章。

磕磕绊绊总算也写到这一步。好与不好我已尽我所能。

我也终于快要……

报答平生未展眉。


上一章  |  赤心巡天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