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的母亲和婶娘一直居住在原来的参将署内,虽然参将张岩已经在巨鹿之战时为国捐躯,但张诚很快就升任了宣府镇北路参将,所以他们也一直保留着这座府邸作为居所。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张诚婶娘对故居之地的不舍,总觉得这座府邸有夫君张岩的影子和气息,只有居住在这里才觉得心安。
而张诚的母亲一直认为,自己儿子之所以能有今日之成就,全赖叔父当初的提携之恩,所以她并未随张诚而去帅府,反而留在了这座老参将署中陪伴妯娌了。
另外一边就是原宣镇总兵杨国柱居住的镇朔将军府,自打张诚从北路来到镇城时起,他与两位夫人、侍妾就一直居住在此地。
所以,在宣府镇城之内才会有老府、帅府两处地方,都需要加强防范,以免为奸人所乘。
永宁伯张诚告别伯夫人季轩竹和杨丽英,以及众位侍妾后,便即来到了中院的大堂。
林芳平立刻迎上来抱拳禀道:“督帅,一切就绪,是否立刻出发。”
张诚微微摇了摇头,示意他稍待片刻,接着就走向了刘敏慎,看着一脸苦相的他,安慰道:“慎之,不要一脸苦相嚒。”
“老吴跟我讲过,自打咱们进了镇城,这摊子铺大了,不似在北路时候那般简单,他毕竟是武人出身,许多事情根本应付不过来,幸亏有你从旁协助,才勉力支撑。”
永宁伯先是捧了一下刘敏慎,才又继续说道:“但你也知道,不是只有跟我出战,才能建功,主政宣府,帮我抓好生产这些后勤诸务,其实更为重要。”
他这时已经走到了自己座位旁,却并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回身抬手轻轻拍了拍刘敏慎的肩膀,接着道:“你是读过书的,自当通晓历史上的那些事儿,就拿汉高祖来讲吧,世人所熟知者,无非韩信、曹参、樊哙、周勃、灌婴这些人,再有便是张良、陈平几人名气最大。
可你也知道,实际上居功至伟者乃萧何也。他自沛县追随汉高祖起事,克咸阳,收律令图册,掌举国山川险要、郡县户籍,以为己用;楚汉之争,亦是他留守关中,稳固后方,输送士兵、粮饷。
试想汉高祖之所以能在百战百败的困境中走出来,做到屡败屡起,靠的不就是萧何经营关中之功么,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汉朝建立,其为首任相国,册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等!
反观楚霸王项羽,虽能做到百战百胜,可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究其原因不正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大才,为他经营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么。”
张诚凝望着刘敏慎,郑重说道:“慎之,我希望你能够成为吾之萧何,为我深耕宣府军政事务,守护这片根本之地,做好大军后勤事宜,源源不断,向前线输送兵源、粮草、甲械、军饷。
待将来扫灭流寇,驱除鞑虏,你便是勇毅军第一大功臣!”
刘敏慎越听越是激动,他虽然想追随在永宁伯张诚的身畔,为勇毅军入卫勤王之战效力,可却未曾想到张诚竟会将他比作——自己的萧何。
这是何等崇高的评价啊?
试想,又有哪一个读书人不想做萧何那般的人物,将自己的名字和事迹记入史册,为历史所铭记,不正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究极梦想吗!
只见他一脸严肃地抱拳说道:“敏慎不才,承蒙督帅如此器重,自当尽效绵薄之力。”
“哈哈。早该如此嘛。”
永宁伯直到此刻才安心地坐到帅椅上,接着道:“慎之,镇城兵马虽然不算多,但几个参将、游击,都被我调出镇外去了,有这内卫、健妇营和学员军在,镇城这边翻不了天。
另外,我已传令给城外的几处屯堡,他们会拼凑出一千五百的屯丁,这些人的忠诚都是可以放心的,也都归你节制,以补充镇城的防御。”
“是。”
“再有,我已调永宁卫指挥使严庆荣来镇城任职,辅佐于你,宣府诸事,我不在皆由你来决断,如你不敢决定时,可寻二位夫人相商;如仍不能决定,可邀严庆荣同议。”
“是。”
“杨富、杨青他们未经战阵,诸事不熟;城守、捕盗诸事,由雷占城、刘山二人辅佐于你,他们都是十一年随我入卫的老人,可以完全信赖。”
“是。敏慎都记下啦。”
永宁伯这才站起身来,道:“好。镇城就交给你啦!”
大明崇祯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午时,勇毅军前锋骑兵通过居庸关。
北风呼啸中,一队队披甲战士通过关城,浩浩荡荡向着巩华城行进,官道上是密集的步兵队列,间夹着一辆辆大车。
而在官道两侧的原野里,则是一队队骑兵战士,他们策在战马上呼啸而进,为官道上的步兵和车队守护着侧翼安全。
虽然还没到京城,但据探马回报,京城周边不时有虏骑出现,所以张诚也不敢托大,自打过了居庸关后,便一直以战斗队列行进。
速度自然会慢一些,天黑前注定是赶不到京师城下,但安全第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
就在官道北面的一处高岗上,永宁伯张诚策马而立,周围是三十余名护卫亲随骑兵,以及胡以温、刘承祖等幕府参谋人员。
而陈德与朱之沧二人,此刻也陪在永宁伯的身边。
策在碧骢驹上,望着苍茫大地上浩荡而进的兵马,张诚的脑海里不由回想起了崇祯十一年进京勤王的种种过往。
物是人非,此前一切都已成为过眼云烟!
虽然都是进京勤王,可前次自己还仅是一个骑兵千总,当时麾下四个百总官,有两个永远留在了那个叫“巨鹿”的地方。
还有就是自己最为敬佩之人——领兵部尚书衔、督天下勤王援兵的宣大总督卢象升,也将自己最后的音容,永远定格在了巨鹿的贾庄。
张诚环视一圈,自己的身边竟然没有一个当年共同入卫勤王的老人,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看着不远处正在行进的铁甲洪流,张诚心里暗暗对自己说道:“当年‘巨鹿的仇’,今天该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