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开始!今年……全员都会拼到底
选拔开始!今年……全员都会拼到底
青唐城。
这里拥有超过墨西哥小高原的海拔。
青唐城体育场也是国内的最高海拔体育场。无数的记录在这里被刷新过。
当然今年会在这里举办选拔赛。
也是很多人没想到的事。
不过想一想,6月底的时候还有一个鸟巢的国际挑战赛用来适应。
又觉得好像正常了许多。
毕竟这一场原本很多人都以为是在鸟巢直接开始。
或者说有一些团队开始接到的消息就是这样。
但是后来突然收到消息,改了地方。
具体原因也没有多说。
反正上面办事的好处就是不需要跟你多说什么理由。
执行力。
就是下面的人需要做的事情。
当然这有好也有坏,对于现在来说好处就是——人太多想法就太多,口舌就太多,是非就太多。
这样的思想不好统一。
起码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上非常的不好。
谢文君首先开始。
男子110米栏。
在谢文君莫斯科也拿到奖牌的情况下。
虽然没有刘祥那个时代的全民热度,但是也延续了不少,保存了不少110米栏的观看者。
毕竟虽然不能拿到金牌,但是起码也能拿到奖牌。
还是世界的强队啊。
如果拿到奖牌都不算是强力队伍的话。
那其余的队伍不就是更战五渣了吗?
“这场比赛是男子110米栏的选拔赛决赛现场。”
“预赛没什么好说的,谢文君简直是一路高歌猛进,在国内,他现在就相当于当时的刘祥,其余人的差距太大了。”
杨剑说的是实话。
谢文君现在的能力和其余的国内选手有本质的区别。
当然原本的世界线上他也是国内第一。
“毕竟是国内第一,毕竟是亚洲第一,和其余人拉开差距很正常。现在全亚洲男子110米跨栏上还能有奖牌竞争力的人只有谢文君一个。”李韬也在旁边说道。
他现在也是很认可谢文君的能力。
开玩笑,拿到奖牌比什么说法都有力。
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除非你是纯黑。
不然的话几乎都会转变观念和态度。
“以他现在的实力跑国内的比赛,完全是看自己想跑多少。取胜是完全不成问题,就看自己在这场比赛想要干什么。”
“如果他这场比赛是想要胜利的话,并不难,闭着眼睛跑都能赢,因为全国第二的张红林也不过本赛季最好成绩13秒53。”
“这个成绩和今年谢文君的成绩,相差甚远。”
“全国第三的范姜就更别说了,成绩更是跌出了13秒50以外,到了13秒60的区域。”
“而今年谢文君他的成绩发挥的好,都是在13秒20以内。”
“这个实力差距太大了点,而且他还是面对那些国际名将跑出来的成绩含金量极高。”
“看起来去年的钻石联赛频繁参赛,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他现在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其余人太多,甚至可以说整个亚洲的历史上除了刘祥现在巅峰恢复状态,不然的话其余的所有人……”
“我说的所有。”
“应该都不是他的对手”
“李指导这么看好他?”
“那是肯定的。”李韬笑道:“他现在已经是国内的110米绝对领袖,刘祥离开之后还能够顶住压力,做出这样的水平已经非常不错了,绝对值得鼓励,”
“好了,观众朋友们,现在运动员们已经登场。”
“谢文君他身处在第5道。”
“看其余人能不能给他机会做到这一点。”
“让他在这一枪冲一冲自己的最好成绩。”
“毕竟青唐城因为海拔高是很好出成绩的地方。”
“而且你的身体只要能够打破极限,就会有这方面的记忆,对于你自身的调整也会大有裨益。”
比赛现场。
几乎全国最强的,110米栏选手都在这里。
张红林。
范姜。
魏基。
杨路。
李海峰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全国第10名。
也就是110米栏的全国前10。
他只有14秒开关。
你没有听错啊,现在这个水平就是这样。
你跑到接近14秒的位置,你都可以拿到全国前10。
等下一次全国的短跨开始提高的时候,那还要等2020年之后那一批人了。
现在看不到希望。
所以即便是谢文君能够拿下所谓的外卡也没有意义。
因为现在咱们根本就凑不齐这么多人去参加比赛。
这已经不是当年了。
A标都不够用。
现在的情况是能够达到A标都不错了。
哦对了。
现在没有AB标准了。
去年国际田联在总部摩纳哥召开的大会上公布了参加2015年帝都田径世锦赛的达标方案。
就说了,不同于往届大赛惯用的A、B标准,本届世锦赛开始将采用全球统一标准决定帝都世锦赛参赛门票的归属。
事实上,国际田联公布的标准并不是“拍脑门”的决定,而是根据2014赛季世界范围内现有人员的整体水平进行数据统计后得出。这其中的关键,是世锦赛每个项目的参赛规模。根据上届莫斯科世锦赛进行参考,男子跳远有30人进行及格赛,取12人进行决赛。所以如果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帝都世锦赛将取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8月10日这期间内世界排名前29名的选手入围参赛。恰恰2014年男子跳远的最终成绩排名中,第30名就是8.10米的水平。
但是帝都世锦赛的30人最终参赛名单也不完全按照成绩排名,因为国际田联又颁布了“外卡”规定。即:
莫斯科世锦赛的卫冕冠军、2014赛季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总冠军以及链球挑战赛总冠军可以不占用选派名额。
另外达标时间期限内各洲际冠军也可以获得外卡,但占用最多3名的选派名额。这样一来,30人的大名单也会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田径比赛有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就是规则再如何变化,对于高水平选手来说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如果达标成绩高出标准越多,那么参赛资格越稳固,反之。
如果成绩仅仅是刚刚达到标准,就有可能因为排名靠后而无缘入围。
可以想见因为世锦赛将在明年举行,所以世界范围内的成绩水平会普遍好于去年,如果第30名选手的成绩8.11米,跳到8.10米的达标成绩也会被淘汰。
而且新的参赛标准也被公布,包括年龄限制。
比如达标方案中,国际田联首先对于参赛选手的年龄作出更明确地限制。为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防止田径“早期专项化”。
并为国际田联旗下的世青赛、世少赛等赛事“分流”年轻运动员,16岁以下的选手将被禁止参加本届世锦赛。
年满16至17岁的选手将被禁止兼项以及参加投掷、万米长跑、马拉松和竞走项目。而年满18至19岁的选手被禁止参加马拉松和男子50公里竞走。
根据过去的A、B达标方案,只要运动员达到A标并在该项目排名全国前三,就可以锁定参赛门票,但现在这个统一标准的公布可能会导致个别项目出现即使运动员达标也无法参赛的情况。作个假设,男子跳远本次世锦赛的达标标准是8.10米,在国际田联公布的达标范围期间内(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8月10日)。
假设世界范围内超过8.10米标准的有40人,而在世锦赛男子跳远只有30个参赛名额的情况下,就要根据达标期限内的成绩排名来决定名额归属。这样一来,排名在31名至40名的运动员即便达标也将失去参赛资格并等待递补情况的出现。因此,对于每一名运动员来说,达标成绩越好意味着参赛资格越稳固。
那么这个标准放在110米栏里面,就需要13秒47才能达标。
而且就算你达标了,也不一定能参加比赛。
新规则的改变其实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当然还是那句话,国内现在除了谢文君那是一个能达标的都没有。
所以这场比赛他就是要和自己比。
看看自己这一枪能跑多少。
不能打开13秒10,甚至是借助风速和高原跑到更高的维度。
在帝都世锦赛开始之前,给自己注入新的信心。
“嗯?”
刘祥一看谢文君的准备动作,就有些愣了愣,但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
嘴角轻笑。
刘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发现,谢文君,把他的起跑器调整的更加靠前。
别的不说,这个变化。
他可是很熟悉。
起码在亚洲只有自己做成功。
那就是自己的八改七。
是自己发明了把起跑器调整到更前面的位置。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进入七步上栏的状态。
这也是为了弥补亚洲人腿部爆发力不行的缺陷。
当然那个时候他是这么认为的。
现在他当然知道亚洲人的爆发力,你别说是不行。
现在全世界短距离爆发最快的。
就是咱们亚洲人。
只是当时他不理解。
就他对于自己教练的理解,为了规避风险,那肯定会尽量选取自己使用过的路。
所以。
他那天和孙海瓶询问的时候后场还可能卖关子,原来是……
这个意思。
那就。
有点期待了。
因为想要依靠八步的技术。
刘祥不是自夸。
除了自己,别人很难轻松突破13秒。
更别说去拿到世界纪录。
对于谢文君来说,更是这样。
因为他只有这个天赋。
这是指他的天赋对比那些顶尖选手而言。
不够好。
所以能够采取七步模式。
可能会更好一点。
毕竟谢文君比自己还要高点。
身体的静态条件是没问题的。
青唐城的高海拔是所有选手的“共同敌人”。空气含氧量比平原低25,跨栏所需的爆发力与栏间节奏控制,都将面临“缺氧导致的动作迟滞”考验。
赛前三天的适应性训练中,多数选手都出现过“栏间步频下降0.2步/秒”“蹬地发力力度衰减10”的问题,唯有……
谢文君的训练数据始终稳定——
他的栏间节奏偏差不超过0.01秒。
蹬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维持在平原状态。
这些数字都说明他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其实元婴只有一个,就是在二沙岛早就做过了大量的模拟训练以及有仪器能做一些高原的适应训练。
能够让自己的血液含氧量,不用来到高原都能提高。
虽然效果没有那么好,但是可以作为一个来高原之前的前置准备。
然后再来高原训练10天半个月。
效果事半功倍。
你问这为啥,这是苏神的论文里写的东西。
你不信也得信啊。
反正二沙岛。
人人都信。
而且这个课文现在可还没有公开,而且就算你公开了也没用啊,因为你没有这样可以在平地匹配的仪器。
有了在平地能够模拟高原训练的环境,你才能够做到这个水平。
不然的话你是万万不能。
“八改七”是谢文君此次技改的核心。
刘祥猜对了。
谢文君这次准备的大招就是这个。
前面还有一些没训练好,直到这个月初的时候才算是真正的完成,所以准备拿到实战里面来使用。
就是不知道能够在实战发挥多少,失误的概率高不高。
如果你一直不实在,你就一直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选在国内这种能够必赢的比赛。
没有压力。
最为合适。
110米栏从起点到第一栏的距离为13.72米,传统八步上栏需通过8步调整步长与节奏,而七步上栏要求选手在更短距离内完成步频与发力的适配。
那么就对爆发力、核心控制与栏间节奏的要求呈几何级提升。
此前国内仅有刘祥成功掌握这一技术。
谢文君的尝试一度被质疑“冒险”,但他在训练中展现的“七步节奏稳定性”,让二沙岛一些专业人士质疑声渐渐平息。
他的第一步步长精准控制在2.1米,随后每步递增0.1米,第七步刚好踩在距第一栏0.3米的“最佳起跨点”,误差不超过2厘米。
虽然第一步的跨出力度不如刘祥。
但也没关系。
对于他来说,现在能够使用这一套技战术就不错了。
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检录时,谢文君的热身动作透着“技改后的自信”。
他反复在脑海中练习起跑后的前七步衔接状态。
左腿蹬地时,右侧腰腹肌肉刻意收缩,带动髋部向前提拉。
这是七步上栏特有的“核心牵引”动作。
起跨腿左腿的膝关节屈伸幅度比以往增加5°,确保起跨时的蹬地力度能对抗高海拔的发力损耗。
张红林在旁热身时,眼神频繁扫向谢文君,他的八步上栏技术已打磨十年,却在高海拔训练中暴露出“第八步易踩线”的问题,这里常年大顺风虽能助力,却也可能放大步长控制的误差。
范姜则在调整起跑器角度,他的起跑反应不错,试图用“抢跑式启动”弥补栏间技术的短板。
去抢一抢这一次的达标线。
如果能抢到的话,也有去大赛历练的机会。
这对于普通运动员来说已经是很荣幸了。
不能所有人都用。
刘祥谢文君他们的标准。
普通运动员的。
在亚洲的话。
就是能够上大赛赛场。
本来就是这么简单。
本来他们没什么机会。
可青唐城宣布选拔赛在这里举行。
顿时就给了他们希望。
毕竟他们距离13秒47。
也不是那么远。
如果能去。
当然想要试一试。
就在这种气氛下。
青唐城选拔赛。
短道竞速。
鸣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