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法庭就是陛下所说的世界新秩序?”
但今天刚游了半个小时,就不得不上岸返回养心殿。皇家学院的教授们来了,好像有重要事情。结果屁股刚坐下笛卡尔就发问了,不是蒸汽机、不是内燃机,也不是飞机,而是政务。
“飞机弄烦了,改琢磨政治啦?”皇家学院里的各国教授们在来的时候就达成了默契,不干涉大明帝国的朝政,也不在这方面影响学生思想。
这些年他们严格遵守了约定,虽然也会就某些政策私下里找机会和皇帝交流交流看法,却从没有如此正式谈过。
看今天这个架势来者不善呐,除了伽利略、笛卡尔、霍布斯、梅森这四位哲学老本行之外,还有费马、哈维、格劳贝尔、吉拉德这样不怎么掺合哲学辩论的纯粹科学家。
“陛下,我们只是想将如何治理国家像制造蒸汽机那样探讨明白,如果可以形成一整套理论,让更多国家效仿之,这个世界会不会更美好?”
有不干涉政治的承诺在前,笛卡尔略显尴尬。不过他还是提出了心中所想,并找到一个可以绕开禁忌的借口。虽然不是太完美,也可以试试。
为什么要冒着出尔反尔的风险来面见皇帝提出这种请求呢?因为他们心里有点害怕,怕大明帝国一步步走向征服全世界的道路。
没错,皇帝是说过他不想征服全世界,可当权者的话又怎么可能全信呢?通常而言,当一位国王或者皇帝越来越成功时,内心也会跟着越来越膨胀,很容易藐视天下,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眼下的景阳皇帝就很成功,以一国之力硬撼整个欧洲精锐还大获全胜。放眼全世界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大明帝国匹敌了,好几个国家加一起都不成。
如果此时这位皇帝也膨胀了,想要做全世界的主人,短期内真没人能拦得住。而一旦走上这条路,大概率会是大明帝国衰落的开始。
他们这些皇家学院的教授虽然不是大明人,却都不希望看到大明帝国重蹈覆辙。毕竟这里有做学问、搞创新、探索未知的绝佳环境,出于保护自己的想法也愿意让这个国家长久稳定下去。
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景阳皇帝好像正要迈出很危险的一步。他想利用《北京条约》和世界法庭进一步捆绑住其它国家的手脚,一点点的把世界变成大明帝国,一步步走上巅峰。
最可怕的还不是皇帝怎么想,而是能不能这样做,很显然景阳皇帝具备这个能力!他给大明帝国设计的制度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的集权程度都高,所有重大决定都要他点头通过才可以执行。
如果他想干什么的话,无论是从原理上还是现实中都没有人能阻止。在制度里压根就没有设计这套系统,皇帝甚至不受大明律的约束,且这一条明明白白写在上面,是公开且被公众接受的。
大明百姓对这一点并没任何异议,甚至很享受由国家发展壮大带来的红利,从而狂热信任他们的皇帝。
可越是这样就越危险,历史上好像还没有一个人能在不受约束的环境里永远做出正确决定。支持度越高越危险,只要错一次,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化为乌有。
“让世界更美好……不愧是哲学家,起点真高啊。朕可以明确表态,做不到。不是不想做,是能力有限。”
听了笛卡尔的话,再看看其他几位如同要上法场的表情,洪涛大致上猜到他们要来讨论什么问题了。
做为各国比较知名的学者,有不少皇家学院的教授也参与了这次的谈判,主要工作是给双方充当翻译,避免因为语言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这样一来很多教授就比较深入的了解《北京条约》和世界法庭的深层次含义,然后他们就被政治的尔虞我诈吓到了,对有知遇之恩的帝国皇帝产生了些许不信任。
好在这些教授都比较理性,没有情绪化,也没受各种流言蜚语蛊惑,在做决定之前选择了开诚布公的沟通,哪怕理论上有生命危险。
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对的,只是受到的评价并不高。皇帝说方法是值得肯定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讨论是可以的、脑袋是不砍的。
“陛下莫要说笑,如今大明帝国如日中天,又有条约和法庭相助,谁又能拦阻?”
见到皇帝如此痛快的承认了无能,伽利略赶紧出面强调严肃性。这位皇帝是他见过最不具备绅士风度的,没有之一。为了一丁点输赢就舍得脸皮不要,和他聊天必须也把脸面扔掉,谁不好意思谁能被坑死。
“你们光看到了贼吃肉,却没见到贼挨揍!家大业大人口众多军力强盛确实是好事,可凡事都有多方面。
家大业大增加了管理难度,不提恩鸟港和北美两个总督区,光是从京城到巴达维亚就长达万里,驾快船也需半月有余。陆路更是缓慢,从京城出发,选轨道马车最畅通的路径,抵达伊犁也要一个半月。
朕坐在这里只能知道边疆和海外领地一个月以前的消息,却还要做出正确决定,何其难也。而这仅仅是亚洲一隅,若是要照顾全世界,至少也得有三个分身才够用。
人口多军力强盛当然是好事,可人的能力再强也管不住老天爷。去年夏天吕宋岛和安南特区南部连续遭遇飓风侵袭,上百万亩良田一起遭灾,数万人家园被毁。
朕不光要调派粮食送往灾区,还要加派工程兵前往抢修道路和水坝,筹集医师药品以最快速度送过去预防瘟疫。
这还仅仅是开始,待到收获季节来临,由于甘蔗和稻米欠收,白糖和粮食价格势必上涨。
为了平抑物价,朕还得让一部分官府开仓放粮,动用筹备白糖投放市场。然后再调整税收提供贷款,帮助受灾百姓度过难关。花费何其多、事务何其杂,难啊!
如果朕要去管全世界,一旦发生了此类天灾,消息还没传到京城,当地百姓就已经饿死了。到时候肯定会有大把人咒骂朕,久而久之肯定战火又起。
诸位,朕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也确实该担心,可朕能给出的解释仅限于此。若是朕不想遵守,发誓、承诺、包括白纸黑字用御宝都是无稽之谈。”
民间谚语说的好,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在很多事情上没深入体会过的人,往往会比实际操作者更乐观。在他们眼中根本不难,随随便便灵机一动,所谓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之所以叫难题就是牵扯面太多,非常不好平衡各方利益。看着简单,那是因为没干过,很多细节考虑不到,泛泛一想当然就觉得简单了。
而这类的解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自打御驾西征打败了奥斯曼苏丹国之后,朝廷里就总有人想鼓动自己继续开疆拓土,建立不世伟业。
不能说那些大臣都是憋着坏故意害人,只因他们没当过皇帝,每天看和每天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朱元璋为什么废了宰相一职,很大原因在于这个职位所干的事情等同于皇帝,分分钟可以抛开皇帝单干,太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