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热门小说
所谓剑冢,是长子山后山的一条山谷,乱石嶙峋,少有花树,以刘小楼的眼光来看,此地很是古怪,风水气机都和正常不同,是反的,相当混乱,近似阵法中的绝地,却又像是虚空裂缝,明明没有感知到灵力,却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弥漫在山谷里,不可修行,却可养器。
这么个地方,无丝毫阵法布设的痕迹,天然而成,极为奇妙,难怪长山剑派于长子山立派千年而不迁,应该就是为了这条山谷了。
剑冢名“冢”,实为法器栖息温养之地,正是这种紊乱的气机,成为一道道“剑锋”的主要来源,剑道至极处时,便可一剑斩开虚空,所以这条山谷最适宜作为剑冢。
那一方方大石或一堆堆碎石,有的高约数丈,有的堆了半亩,形成一座座剑冢,长山剑门在剑冢里藏养了一柄柄飞剑,一名名长山剑门的弟子,就这么挨个走入剑冢山谷,历经各种磨难,接受飞剑的挑选,遇到契合的,便可取走,这就是长山剑门新弟子的拜剑之仪。
如此胜地,长山剑门却始终没有被视为剑宗,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有真正认为自己是剑宗,这又是何故?
刘小楼站在一处高台上观礼,看了多时,便看出些门道来,大约明白了其中的缘故。
一则功法不对,二则飞剑不对。
功法是普通功法,与真正的剑道功法差别极大。如刘小楼的黄龙剑诀、方不碍的白虹剑经,都是学自南海剑派,一切以养剑为主,而长山剑门的剑法,却是以气为本,似乎对气比对剑更看重,弟子们进了剑冢之后,出剑、对剑、招剑等等法门,都是真元法门。
他家剑冢里的这些飞剑,都没有下过种子。如刘小楼的黄龙剑、方不碍的白虹剑,都有自己的剑诀,这些剑诀内生于飞剑之中,不仅是修剑法门,也是飞剑成长的种子,与别的飞剑迥然而异,可以说天下只此一剑,别无分号。
上述二者兼备,才能修炼出真正的剑意,成为真正的剑修。
所以说,长山剑门的创派祖师们,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与剑道宗门完全不同的路上去了,可谓背道而驰。
那长山剑门又为何如此呢?
多看多问之后,刘小楼也渐渐明白了人家的立派之路——以这种法子可以大量培养剑士,也就是学剑的修士。
长山剑门的很多弟子资质天赋都不高,有些甚至还不如三玄门上次招募的李二狗、张牛郎、田彩画之流,这种资质,就连三玄门都看不上,只能作为附庸的管事来培养,却都被长山剑门正儿八经招募了进来,修行功法,入冢寻剑。而且他们往往还能修行到炼气中期、甚至后期,说起来也是相当神奇。
最关键的是,长山剑门有一套剑阵,名七星连环阵,由七名弟子组成七星剑阵,再由七座七星剑阵组成七星连环阵,据说还有七座七星连环阵组成的七星连环大阵,威力巨大,连金丹后期的高修都能斗上一斗。
组成剑阵的每一名弟子,都是这些最为普通的弟子。
赵天罡表示,当年在濯水,长山剑门一个四十九名剑士组成的七星连环阵,对战庚桑洞某长老一个时辰不败,那长老身边还有两名筑基助战,最终也只能饮恨退走。
刘小楼好奇之余,忙问对方是哪位长老,赵天罡很是得意,毫不掩饰道:“就是涂长老咯。”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刘小楼打算回头向张小金求证,那就表明这个七星连环阵是真的厉害,因为涂君异真的很厉害。
“当年那一场大战,我长山剑门为宗门主力,组建了三座七星连环阵。”赵天罡回忆往昔,很是自豪。三座七星连环阵,就是一百四十七名剑士,的确堪称主力。
他同时语气又低沉了三分:“可惜最后一战被巴东贼偷袭,破了咱们彰龙派大阵,我长山剑门弟子血染濯水,老掌门和几位长老身殒道消,弟子们折损过半,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也没恢复当年盛况。”
郭、王两位长老齐声感慨:“没有恢复,没有恢复啊!”
刘小楼被引发共鸣,黯然道:“听君一言,感同身受,贵派与我乌龙山一样啊”
赵天罡道:“是啊,听说当年乌龙山修士近半”
刘小楼摇头:“散是散了近半,先被卢元浪冤杀数十,又被天姥山诱杀数十,十亭去了九亭,如今只我三玄门独存,保留了乌龙山的传承底蕴。刘某时常在巡山时,见各处峰谷洞涧,都是乌龙山同道们过去的修行之地,如今人去洞空,同道们的音容笑貌至今还时常浮现在眼前”
赵天罡:“”
刘小楼又道:“我不是骂天姥山,我骂的是卢元浪,当年天姥山为卢元浪蒙蔽,受了蛊惑,情有可原,我不记恨他们。只是就事论事,我乌龙山同样元气未复,故此与赵掌门感同身受。我前两日还上了天姥山一趟,在云台拜见卢伯期长老,卢长老虽然没有明言,但我察言观色,其在与我言谈之间,对当年那些事,应该是多有抱歉的。”
赵天罡松了口气:“正是如此,你我两家,正要携手前行。”
郭、王两位长老齐声唱喝:“携手前行,携手前行!”
在山谷高台上观看了两个时辰,先后有十六名弟子入谷拜剑,拜剑成功者有三人,都获得了心仪的飞剑,他们将与上次拜剑成功的四名弟子一道,成为剑阵的正式弟子,组建一座新的七星剑阵。
三位弟子来到高台上拜见,赵天罡勉励一番之后道:“今日,三玄门刘掌门大驾光临长子山,见证尔等拜剑之仪,此为长山剑门幸事,也是尔等幸事,还不躬听刘掌门指点!”
郭、王两位长老齐声喝道:“躬领刘掌门指点!”
刘掌门鼓励了两句,又觉得自己这么干巴巴两句话恐怕不太合适,送礼更没什么准备,便吩咐方不碍:“我宗方长老也炼剑,方长老指点两句?”
方不碍是实诚人,说指点就真的指点起来,每人送了一句话。
“你出剑不匀,可每日取笋一头,剑斩千次,成千片下锅,一片不可缺少。”
“你出剑准头不足,可每日于河溪之中,以剑刺鱼虾,每日刺得百斤方可。”
“你出剑太沉,不够轻灵,可每日捉鹅一只,以剑挑鹅毛,将鹅毛剃光,熏烤之后鹅皮不得见伤。”
三名弟子躬身领教了,退到一旁。他们听是听了,有没有听进去就不好说了,或者听进去之后,能不能坚持下去,也当另说。
然后就是一顿晚宴,晚宴之后,此行长子山的拜会便告结束,三玄门和长山剑门算是建立了交情,约定将来有事,可互通消息,互为奥援。
从长子山下来,刘小楼取出一张大红帖子,弹了弹,道:“接下来是灵溪谢氏老太爷大寿,你去不去?”
方不碍道:“不是让我去明玉山庄吗?”
刘小楼拍了拍头:“哦对,那你去吧,总之没什么事,就是去结交一番,偶尔给后辈子弟露一手,如此而已,不难,不难。”
方不碍摇了摇头:“难是不难,但很无聊。掌门以后不要给我派这种活儿了,真的,真的。”
刘小楼呵呵道:“下回少派,下回少派。”
方不碍翻了个白眼:“那我走了,那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