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青青给自己开的片酬,在好莱坞的体系中,相对于她现在的这个资历、位置,处在一个比较平均的位置。
实际上,作为这个项目的绝对发起人,她是可以拿更高的片酬的。
但她大概也是为了避免“瓜田李下”的嫌疑,所以,没有给自己开更高的片酬。
定下胡丽叶塔和杰森·波特以后,万青青就开始思考,既然经费还这么充裕,要把它用在什么地方?
是再请两个知名演员来出演其中戏份较多的配角,还是用来把电影本身的美术做得更高级?
想了又想,万青青判断下来,觉得这部电影之于观众的卖点,决定把钱花到展现一个“上流社会”上。
虽然说,这么多制作经费,想要展现一个“上流社会”,杯水车薪。
但是,如果只是用来展现一个局部的“上流社会”,其实也可以做到。
不去追求《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那种细节的奢华,也不去追求《巴比伦》里那种穷奢极欲的大场面。
这部电影的观众,肯定是以女性为主。
“我想要在女主角的造型上多下功夫。”万青青在跟陆严河沟通这部电影的制作时,就提到了自己的想法,“要好看,造型要多变,要让很多女性观众内心深处对女主角是可以代入的,无论是美貌,报复,还是跟一个年轻帅气的男孩发生感情,包括最后发现被欺骗,报复回去,等等,这部电影的卖点就在女性观众对女主角的共情上。”
陆严河听了,非常认可万青青的想法。
“这样是OK的,这样很好。”他说,“你的卖点非常精准,市场定位也很清晰,就这样做吧,本身就是只有2000万美元制作预算的影片,这放在好莱坞,也不是一个大制作,你对这部电影的预期目标是多少?”
“全球票房1亿美元。”万青青直言,“当然,这包括中国的市场。”
“这部电影在中国未必能卖多少票房,这个题材也好,形式也好,都不是目前国内市场特别卖座的。”陆严河说,“国内市场,电影想要卖座,尤其是外语片,要么是已经有巨大粉丝基本盘的大IP,要么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性话题讨论,要么就是口碑特别好,让一些观众感兴趣,想进电影院看看好赖,这部电影吧,估计几不沾,你就是打着我是制片人的旗号做宣传,估计也就小几千万的票房。”
陆严河的言下之意是,你的目标是全球票房1亿美元,可不算小,但你估计得靠海外票房来达成目标。
万青青说:“我测算过,只要这部电影北美票房能够突破4000万美元,全球票房还是有希望突破1亿美元的,胡丽叶塔主演的电影在西班牙的票房表现基本上都还不错,无论是大片还是严肃电影,最差都有三四百万美元的成绩,杰森·波特在英国也是一个备受媒体届看好的、闯荡好莱坞的英国演员,他的项目,在英国往往能得到一些倾斜的宣传资源。所以,有英国和西班牙两个市场的带动,我认为加上这个题材本身的话题度,只要电影拍好了,它的故事性和商业性都决定了成绩不会差,就看上限在哪里。”
陆严河:“你有这个信心就好。”
万青青:“陆总,你觉得我是不是过度自信了?”
陆严河:“那倒也不是,我没有这么觉得,只要你有精准的定位就行,商业片最忌讳想要做文艺片的格调,两头都想要,两头都不沾,我担心的是你想要用这个故事去探究一些所谓人性的、哲理的东西,这类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的这类电影,都喜欢来这一套,你也知道,这个故事,实际上也能往艺术片、往冲奖片的方向去拍,尤其是女主角的角色,那是一个非常适合冲奖的角色。”
万青青:“其实我有考虑过,胡丽叶塔本身演技就很好,她如果这个电影演好了,真有可能得到评论界的青睐也说不定。”
“它可以是结果,但别是目标。”陆严河说,“我们并没有自己去运作过颁奖季,如果没有这条线的资源,你没法儿用颁奖季的运作来给这部电影赚钱。”
有的公司,是专门会针对颁奖季制作一些电影的。他们也不是为了拿奖,而是通过在颁奖季的运作,可以用这些项目赚不少钱。首先就是颁奖季期间的票房表现,其次,就是在颁奖季的保驾护航下,海外版权的销售会持续走红。颁奖季某种程度上,也已经被一些公司运作出了直接的经济价值。
它甚至可以最后没有拿奖,也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的提名,但它在颁奖季期间话题度够大,换来了关注度,也就让版权价值陡然上升不少。
灵河现在确实没有这样的本事。
就北美颁奖季来说,陆严河自己在学院成员中的影响力是一点,绿谷的公关关系网和资源是一点,但都跟灵河本身无关。
陆严河也不可能动辄用自己的影响力去为一些电影、特别是自己公司制作的电影站台。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他也就正儿八经地给《定风一号》公关过一次,结果最重要的最佳外语片提名还掉了,没成功。
没有人能笃定地说一定可以把某个人、某部电影公关到一个奖项或者是提名。
每一年都是时也势也,要看具体的情况。
《》的剧本中是没有具有明显亚裔特征的角色的。
但是万青青最后还是把女二号留给了一个中国演员。
她找的是刘孜。
刘孜在中国是一个大明星了,《武林外传》《龙门客栈》几部作品下来,加上她精湛的演技,成为了中年走红的实力派女演员代表。
不过,万青青能够找刘孜,是因为刘孜的电影片酬并不高。她这种实力派演员,出演一部电影,人民币肯定不超过一千万元,那换算成美元,就肯定不超过150万美元了。而刘孜出演的女二号,也就是女主角的闺蜜,戏份不算多,集中拍摄的话,其实差不多两个星期就能拍完,这样一来,片酬就更可以谈了。
刘孜和她的团队对于片酬也向来不斤斤计较。
大差不差,不让她吃亏,也就差不多了。
之所以要把其中一个角色找中国演员来参演,是万青青自己的想法。
灵河是一家中国电影公司,即使北美分部设在美国,但它背后也是中国资本。
那灵河出品的电影,除了《逃出绝命镇》这种本身主题就聚焦在人种肤色上的特殊题材,它里面都应该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是中国人或者华裔的形象——万青青觉得自己大概是跟着陆严河的时间长了,在这方面,她非常认同陆严河的理念。
你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你要有自己的特点。这其中既有隐形的特点,也有显性的特点。对灵河来说,陆严河一直希望在好莱坞的项目中,多出现一些中国演员,然后通过他们去扮演一些正面的、立体的、丰富的中国人或者华裔形象,通过电影,让更多人去加深了解。万青青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当然也希望如此。
很多的偏见也好,歧视也好,都来自于整个环境对于中国人、对于华裔的抹黑。那现在有了自己可以掌握话语权的、面向全世界的一个窗口,找到合适的机会,去正名,或者说,去告诉其他人,一个不被抹黑的、正常的中国人是什么形象,对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万青青的这个决定,陆严河知道以后,心中很欣赏。
10月25日。
《老友记》新一季开拍前,大家第一次一起读剧本的日子。
柏锦还在《古岛惊魂》拍摄,她要下个月才能杀青,在《老友记》正式开拍前回来。
这一次读剧本,她是在线上参加。
除了她,这一季要回归客串的李治百也是线上参加。
他的《百元咖啡店》正在拍摄中,也是下个月才杀青。
这一季,陆严河给李治百的角色还写了不少戏份。
他之前在《老友记》的客串,反响是很热烈的。
李治百恰好这段时间没有事,就主动提出,可以来客串。
一见面,詹芸就调侃地问尹新城:“你有最新的感情状况要告诉我们吗?”
詹芸一问,其他人都抬起头,以八卦之眼看向尹新城,好奇他的回答。
尹新城:“……”
他露出了无语的表情。
颜良却没有放过他,而是追问:“不会又给我们发一轮婚礼请柬吧?”
尹新城:“……你们够了。”
陆严河见状,也笑了。
“这可不能怪我们,尹新城,这完全是你咎由自取。”詹芸说,“我们是永远不会放过这件事的,我们会永远像恶魔一样,一次次地在你面前提起这件事,调侃你,笑话你。”
尹新城:“拜托,虽然我们分手了,也还是让我们可以继续做朋友,好吗?对我别太刻薄了。”
詹芸:“我们可以继续做朋友,但让我对你不要太刻薄?我做不到。”
温明兰旗帜鲜明地站在詹芸的身旁,直言:“你与其指望我们放过你,不如你自己把你脸皮锤厚点,等我们什么时候对取笑你失去兴趣了,这件事才有结束的一天。”
尹新城难以置信地转头看向陆严河。
“严河,不会连你也这样吧?”
陆严河:“你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回答詹芸的问题,你现在的感情状态是?”
众人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尹新城。
“单身,单身。”尹新城很烦躁地叹了口气。
陆严河:“既然是单身的话,我就不说什么了。”
尹新城:“唉,智者不入爱河,这句话果然没有说错。”
“你少来,真正的智者不怕入爱河,严河跟思琦的感情不是就很好?”詹芸说,“像你这样的愚者别入爱河倒是真的,不是坑别人,就是被人坑。”
尹新城:“……”
温明兰也点头,表示对詹芸的说法非常认可。
陆严河笑着说:“倒是也不能这么比,不过,嗯,我也不认同智者不入爱河。”
尹新城:“我今天真的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等到柏锦和李治百上线以后,大家就开始了读剧本。
大家对于自己的角色都太熟悉了。
所以,陆严河写的剧本,在其他剧组,那基本上都是“圣经”一样的存在,不允许一字一句的改动,但是,在《老友记》剧组,每个人都时不时地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有的是根据自己角色的说话习惯,做一些语序上的调整,有的则是在读剧本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好点子,提出来,要加进去,要改动,大家讨论一下,觉得OK,就改。
所以,现场除了他们几个,还有导演白景年,以及一个文字编辑——
专门负责记录相关的修改意见,然后在陆严河的剧本基础上做修改。
这是一个很消耗时间的过程,尤其是第一次会议,往往是定基调的。
大家各抒己见。
但这也是一个特别值得记录的环节。
为什么灵河的编剧成长快?
在会议室的二排,坐了很多灵河的签约编剧、实习编剧,现场听主创人员讨论,可以直接现场看到一个剧本是怎么越改越好的,这对他们的创作也非常有启发。
而且,灵河也会专门安排两台摄像机在现场拍摄记录,做好存档,作为他们培养编剧、让编剧可以学习观摩的一个材料。
除了灵河,基本上没有第二家公司会这么干。
毕竟,这样是一个长期建设。
而影视,说白了,能够存活十五年以上的都很少。
有谁又真的会做这种长期规划?
反正,编剧嘛,自己公司没有,外面也有,烧钱嘛,买吧。
更多时候,你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一个编剧,回头就被别人给挖走了,为他人作嫁衣。
很多这样的事情。
但是,灵河因为从一个开始的定位就是偏制作。
每年开这么多项目,每个编剧都能看得见自己的发展空间,要机会,有机会,要资源,有资源,而且,在制作这一块,也算得上业内数一数二的了,哪怕是签约编剧,公司也不限制他们在外面接项目。
所以,灵河编剧的流失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