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漫卷,带着沈乐的心神一路向前。穿透黑暗的屏障,穿透光怪陆离的波澜。
眼前的景象不停变幻,像是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的岁月,被一只鼠标拉着快进,在屏幕上扭曲成肉眼难辨的光影。
这光影终于停下来的时候,已经是一片风雨交加,声声入耳。
沈乐下意识地想要起身,想要过去关窗,才一动,发现自己居然影响不了眼前的世界:
好消息,这次他终于不至于代打了,不至于像他嘀咕的那样,一天天地为那个家族当保姆了;
坏消息,他除了看着,啥都干不了,或许是陶屋听到了他的抱怨,然后打定了主意,不劳他老人家干活了……
风雨如晦,天空一片昏暗,自然,鸡棚里的鸡都乖乖缩在窝里,叫都不叫一声。豆大的灯火之下,只有人窸窸窣窣,小声讨论:
“我们怎么办?这粮,交是不交?”
“五斗米道那边要交粮,官府也要交粮。统共一桶水,经得起几瓢舀?他们还在互相攻伐——
不交粮,明天五斗米道就能破门;交了粮,改天官府打过来,把我们打成反贼,也是破家灭门的大祸!”
沈乐眉头紧紧皱起。五斗米道?五斗米道造反?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他努力检索一下记忆,很快就回忆起来。五斗米道造反,在江南地区,在杭州更南面、靠海的地方,最著名的,就是孙恩、卢循起义:
这场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前后绵延十二年之久,转战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
呃,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如果是初期还好,还能勉强抵抗一下,到了晚期,大军滚起来以后……
怕是只能避其锋芒,等着刘牢之的大军推过去了……
然后,他就听到了房间里,响起了一个声音:
“还不如干脆投了!反正我沈家老祖,也是黄巾军里来的,都是一家人!”
沈乐瞬间就感觉有点头晕。一家人,什么一家人?这能拉得上关系吗?
就算张角和五斗米道之间,勉强有传承关系,可这都隔了两百年了!两百年!都换了七八代、十来代人了!
谁还认你啊!
“投了五斗米道?那不行!绝对不行!”果然,立刻就有人拍案驳斥:
“我沈家世代簪缨,怎么能屈身从贼?和那群土包子搅合在一起?那是要毁家灭门的事情!
——再说,你看看他们干的什么事?这些天,有多少个坞堡被打破,有多少个世家被抢掠,男的被砍头,女的被掠夺?这是成大事的模样?!”
“听官府的就能不毁家灭门了吗?”另外一个人立刻喊了回去,激愤之下,甚至忘了控制音量:
“我们倒是也想听官府的,可是那个太守——他自己也信五斗米道啊!信也就罢了,他不整兵,不修城防!
他说他向神灵祈祷了,神灵已经许诺派鬼兵相助,贼寇到时候会不攻自破!这种官府,能信?能信?!”
沈乐默默地捂了一下脑门。他已经想起来这位太守是谁了:王羲之的弟弟,谢道韫的丈夫,会稽太守王凝之。
就,就只能说,诸如宋钦宗那种,靠道士跳大神来守城的破烂事儿,也不是他一个人独创,之前还有笨蛋做出过这种事……
您是太守啊!您就算不是皇帝,您至少也是太守啊!敢不敢做事情这么不靠谱……
唉,不愧是“天壤之内,乃有王郎”的王凝之,您是真的配不上才女谢道韫啊!
这一波,让沈乐选边站,他也不会选站在王凝之一边的。这一战,王凝之毫不意外地打了败仗,大败,惨败,城破,他和他的四个儿子全灭。
他妻子谢道韫,谢家女,王家媳,当时顶尖的高门贵女,被逼到带着婢女、外孙出城,亲自手刃数人——
都惨到这种程度了,跟着官府走,帮着官府打孙恩卢循的军队,岂不是脑残!
果然,这个消息一亮出来,整个房间里都沉默了。良久,才有人长长叹一口气,无奈道:
“那又能怎么办呢?高门大户都只有随波逐流的份,何况我们这样的中等人家?——唉,要是老祖能够再托个梦,让人引领我们就好了……”
啊这……这个真的没有。陶屋也好,铜片也好,这次并没有开放代打模式,只给了旁观权限——
话说,你们也不能老是指望天降猛人啊,遇到什么难处,总要想着自己扛过去啊!
沈乐在昏暗的房间里走来走去,看看这帮中登满脸愁苦,对视无言。他伸手挥一下烛火,再扒拉一下窗户纸,再推一下几上的茶水……
没用,一点用都没有,完全干涉不到现实。想要用烟雾、水迹等等方式“显灵”,给这帮人来个提示,他都做不到!
幸好沈家的后人也不是完全的坑货。或者说,虽然水平一般,但是被他带了这么几波,留下了足够的后手,好歹也训练出了思维模式:
“第一批还是要给,先把场面糊弄过去。至于官府那里,拖着,少给一点,或者不给!至少不能给现在这个太守!”
坐在中间位置上的,大概是族长,终于拍板下了判断。沈乐暗暗点头,还没点完,就听他左手边那人问道:
“然后呢?”
“然后……”
房间里再次静了一下。官府靠不住,五斗米道那边的反贼也靠不住——
家族的力量,但凡能守住也就罢了,问题在于根本没法守。
一共这点族人,这点雇工,这点佃户,哪怕沈家平时对雇工佃户算得不错,也不能指望人家真心诚意地为你出死力。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来回折腾几波,沈家的家业,还想不想要了?!
“总得投一家啊……”
“投哪家?”
长久的静默。最后,坐在右手最后一位,年纪最轻的族老咬牙道:
“谁都不投!走!”
“走?”
“有时候,没有一家能赢!没有!”那个二十刚刚出头,在众人当中年纪最轻的发言者,双目灼灼如火:
“就像老祖带家人南迁的时候,黄巾军,大汉,后面的各路诸侯,跟着哪一家,能平安挺到最后?哪一家都不行!
——后来迁到松江,夹在孙吴和当地世家之间,倒向哪一家能平安?哪一家都不行,所以老祖当机立断,带着家族搬到这儿来!现在……”
现在,官府和五斗米道的叛军,倒向哪一家能保全家族?
很显然,没有正确答案,或者说,两个都不是正确答案……
沈乐已经在旁边点头了。孙恩卢循起义,长达十二年,当中反复拉锯N次:
光是孙恩就拉锯了四次,打掉王凝之这一批,被谢琰刘牢之打退,逃到海岛;
第二年又来一波,干掉了谢琰,又被打退;
第三年又来,被刘裕打败——话说这位也算是很有福气了,东晋末年几个有数的名将都有幸碰过;
第四年被彻底干掉,战败投海而死,他妹夫卢循接过指挥权,又连续打了好几年……
这么一波一波,反复推来推去,夹在中间的中小世家和老百姓,那真是苦不堪言,破家灭门就在眼前。
家里底子再厚,看得再准,能顶得住一波,也顶不住四五波、六七波啊!
“唔……”
几位族老都低头沉吟起来。沈乐恨不得跳过去,一个一个掰着他们的脑袋让他们点头:
这个决策没错啊!
快跑!
快跑!
趁着现在,孙恩起义军和官军还没分出胜负,或者还在高歌猛进,赶紧收拾收拾,卷起全族人口跑路!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不要犹豫了,赶紧跑!
“说得有道理啊……”
“没错……老祖也说过……”
“家族这么多年来,一直大力造船,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事不可为,赶紧撤退的!”
“会稽已非乐土,闽地尚可暂居……”
“走!”
不得不说,沈家在沈乐几次三番的降临代打之下,是很有点儿开拓进取的精神在身上的:
毕竟永嘉南渡到孙恩卢循起义,也不到一百年,沈乐自己的意识撤离之后,他降临的那个身体,守着他的方针,还在不停地造船。
造适合北上,适合运货的平底沙船;造船底尖尖,适合南边海域的“绿眉毛”;造稳重敦实,适合护航打人的四百料大明战船……
在孙恩卢循起义的时候,沈家的船队,已经攒了三四十条大小船只。全力运输的话,一次往返,可以运一千人……
“走!立刻走,尽快走!先把人尽量带走,能带多少带多少……”
“沈炯,你负责安排家族人口,一家一家去谈,谁家先,谁家后;
沈然,你负责梳理佃户,要小心,尽量选忠心可靠的,不要让他们走漏风声;
沈焰,你安排家族产业,除了必不可少的,能卖就卖,能抵押就抵押……”
偌大的家族,像一架低功率运行了很久的战车,隆隆咆哮起来。不到半个月,第一支船队已经扬帆出海,奔向闽地——
“应该能够顺利迁走吧?”沈乐站在船头,迎着有些冰冷的海风,满怀期待。
沈家南迁的时机还算不错,抢在九月末、十月初出发,避开了台风,也正在赶上了东北季风大起;
运气更好的是,孙恩起义军正在志得意满,大举进军。这时候,他们忙着杀高官,杀权贵,抢钱抢地盘,对后方看守不严:
区区一个中小世家,有一批人想下海?随他去就是了!
沈家卡着这个当口,只花了七天时间,就把第一批人手迁到了晋安郡。然后,是第二批、第三批……
等到刘牢之率领大军进攻,孙恩部大败,不得不率男女二十万口退入海岛的时候,沈家的核心族人已经撤完,就连佃户,都撤走一半了!
从头到尾,沈乐这个沉默的旁观者,伴随着这支船队南下,看着他们在晋安郡登陆,看着他们用携带的财货打通关节。
看着他们披荆斩棘,在陌生的土地上重新建立庄园,带着佃户们开垦田地,家主们也胼手砥足,亲自下地耕种……
最初的几年异常艰难。闽地不愧为“七山一水一分田”,生存资源十分缺乏:
北来的迁徙者,与当地的地主、土著之间,为了水源、土地、山林,冲突不断。
沈家凭借着严密的组织和尚存的武力,勉强站稳了脚跟,但是元气也不断耗损。
沈乐只能旁观,看着接任的年轻族长沈炯鬓角早早染上白霜,看着族中子弟在械斗中伤亡,心中百般焦急,却无能为力:
为什么?
为什么他那时候懒了一下?
如果他选择降临模式,如果他选择代打,他能指导沈家建造土楼,能指导沈家制造军械、训练士卒,应该,损失不会这么大的!
加把劲……再加把劲……再撑一撑,当地土著也不是什么青面獠牙的吃人鬼,只要双方达到势力平衡,熬过去,就是海阔天空!
一年,两年,三年,双方的摩擦烈度终于渐渐止歇,甚至开始试探性地联姻。沈乐也松了一口气——
他这口气松得太早了。就在第四年,卢循部在孙恩败亡后再次崛起,率领庞大的船队沿海路南下,一路攻城略地!
从会稽郡到晋安郡,甚至再到广州、合浦和交州,处处陷入了战火。
乱兵如蝗虫过境,沈家辛苦数年建立的基业,在卢循大军面前如惊涛拍岸,瞬间就被打碎——
庄园被焚毁,仓廪被洗劫,族人、佃户死伤逃亡,十不存三四。
族长沈炯拼死血战,最终身负重伤,才带着仅存的千余族人,乘着早已准备好的、最后一批海船,仓皇逃离了这片再次沦为焦土的土地。
而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夷州。
那是祖上随着孙吴卫温、诸葛直探索过的海外大岛,记录在早已泛黄的家族海图之上。
沈乐之前几次降临,都没有断了重走这条航路:这边,可以成为沈家,最后的避难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