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小说网 >> 剑走偏锋的大明 >> 目录 >> 第八百三十六章

第八百三十六章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作者:郁雨竹  分类: 言情 | 历史 | 两宋元明 | 郁雨竹 | 剑走偏锋的大明 
李文英脚步微顿,状似不在意地道:“那也不能说明什么,或许只是巧合呢?”

张子望:“天象异变,我心中总有些不安。”

李文英不再吭声。

潘筠垂眸,挑破他心里的担忧:“师兄是怕龙脉指向邓茂七?”

张子望不言。

在此之前,他从不觉得邓茂七的起义会有结果。

大明是有诸多不好,陛下也不是全无缺点,但大明依旧算得上强盛之国,陛下也不算昏君,怎么会出现新的龙脉?

可若不是新的,此龙脉竟能历经几朝而不被发现吗?

尤其,还距离龙虎山那么近。

偏偏,发现龙脉的乡里还出了一个邓茂七。

潘筠嘴角微翘,低声道:“那怎么办呢?要上报钦天监吗?”

张子望没说话。

李文英瞥了一眼潘筠,问道:“你的猫呢?”

三人正好走到了镇上。

潘筠指着不远处蜷缩着的一团道:“喏,它一直在等我们。”

潘筠上前抱起潘小黑,轻柔的摸了摸它的脑袋,一路抱回去。

黑猫乖巧,张子望和李文英都没怀疑,三人一起回到村庄,接上学生们便回龙虎山。

回去也算历练,所以张子望驱赶他们用轻功赶路,等一行人跑回龙虎山,除了潘筠还算好,其余人皆目光呆滞,嘴巴微张着喘气,头发糊在脸上,汗湿透衣裳,狼狈不已。

张子望却还不满意,痛骂道:“平时让你们修炼,一个个懈怠拖延,好似是在为我修炼一般,不过是区区一百多里的路程,瞧你们跑成什么样,用了多长的时间,从后日开始,所有人到思过崖练轻功,一日跳十次,少一次,罚跑二十里!”

众生哀嚎。

只有潘筠好奇的问:“为什么是后日?”

张子望面无表情道:“明日是七月半,今夜到明日入夜前,在学宫里的三年生和四年生皆要下山值守。”

众人乖乖低头应是。

潘筠这才想起来,他们三年级了。

张子望只给他们两刻钟的时间修整。

大家立即冲回自己屋里,洗漱换衣服,还要去食堂吃饭。

潘筠他们常在外历练,速度要快的时候是很快的。

等潘筠做完这一切,还有时间抱起潘小黑,掌心元力流动,渡给它不少元力,然后把它放到红颜的阵法里,让它和红颜躺在一起修炼。

夜晚,月亮高悬,月光便从一片透明的琉璃瓦中倾斜而下,直直地落在狐狸和黑猫身上……

一狐一猫,腹部随着呼吸一上一下,月华也随着呼吸一进一出,滋养它们的身体。

潘筠他们值守的地方不远,随着她的修为提升,功德值对灵境禁锢法阵的对抗,她和灵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她和潘小黑的联系距离也在拉长。

她今晚只要不出龙虎山的范围,基本不会惊动潘小黑。

巧了,她值守的地方就在龙虎山出去的那一片乱葬岗里。

据说,那里曾是一片战场。

还有不少人同窗被派去隔壁乡县。

其实他们不需要做什么,只是值夜,守好门,让出来的东西老实点,到时间再把它们安全送回去就行。

大家都从学长学姐们那里学到了不少窍门,知道今夜要顺利,身上最好带点纸钱和元宝。

潘筠领着妙真三人到镇上,直接进杂货铺里大批量进纸钱。

掌柜的见他们拿了一个大篮子就往里塞纸钱,连忙阻拦:“小师叔,小师叔,你们的在这儿。”

他拿出四个大袋子,扯开给他们看。

里面是黄橙橙的纸钱,香的味道溢出,潘筠摸了摸,很满意,付了钱就带上包走了。

妙真盘腿坐在她身边,感受着黑夜中渐渐变得阴冷的风,问道:“让他们知道黄宅之事是我们干的也没什么,学宫定会为我们遮掩,为何要引到邓茂七身上?”

潘筠:“有人抢的东西才更显珍贵。”

妙真:“他们会不会派出更多的人去杀邓茂七?”

潘筠:“难道他们现在派的人少了吗?到现在,朝廷都没有招安的意思。”

事情可能涉及福建叛贼,张子望不敢隐瞒,一回到学宫,立即就上报了。

同时,县衙也将黄老爷一家收监,并将实情上报。

这在内阁看来,黄老爷一家的事不值一提,只批复按律处理。

按律,那黄老爷就没罪。

有关龙脉的铁律针对的是在天师府里入册的修道之人。

黄老爷他能有什么罪呢?

说他意图谋叛,但他什么事都没干,只是心里想一想,并被一个道士骗了一笔钱财罢了。

正以律令论,那就是论迹不论心,所以县令收到内阁的批复之后,略一斟酌,就把黄老爷一家给放了。

不过警告了对方一番,不许他再压迫佃农,要遵守签下的合约。

黄老爷还以为全家都完了,一听说没事,忙不迭的应下,带着家人就赶紧跑回去。

但没过多久,好了伤疤忘了痛,想起合约上约定的佃租,后悔不已,就想提高一成,正闹腾呢,京城的钦天监监正特特将此事上报。

于内阁来说,龙脉之说,子虚乌有,嗯,或许不能说子虚乌有,但绝对不能让天师府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今日天师府能指着一栋宅子说底下有龙脉,居住于上的人家有谋叛之心;

他日,他们居住的宅子就有可能被道士指认有龙脉……

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是他们绝对不容许的。

所以,他们都没报到皇帝面前,直接命县令按律处理。

但钦天监不这样认为。

他们绝对相信天师府。

而且,钦天监新监正是王振的人。

“陛下深恶邓茂七,因叛贼久攻不下,朝中已有官员提议招安,我看陛下不是很高兴,正好将此事上报,让陛下得偿所愿,也算是为陛下排忧解难。”王振让监正在大朝会中上报此事。

于是,正逼着佃农们加租的黄老爷又被抓到牢里去了。

黄老爷整个人都懵了。

县令面无表情的宣判他的罪名,罪民黄世坚勾结叛贼邓茂七谋叛,为邓茂七鱼肉乡里,筹措军粮……

黄世坚瞪大双眼:“谁?我,我勾结邓茂七?”

他是邓茂七的敌人啊!

县令面无表情的念完他的罪状,直接判了他秋后处斩。

黄老爷哭天抢地,大声道:“大人冤枉啊,我和邓茂七有仇,乡邻全都知道啊,他还是被我逼得出走的呢,我怎么会和他勾结?”

县令冷冷地注视他,片刻后道:“这是上面拟定的罪状,你说你和邓茂七不是同伙,有人证吗?”

“有,有!全乡邻的人都可以作证,还有邓家的人也可以作证,他们儿子是被我逼走的,他们怨恨我,您拿他们一问便知。”

县令:“本县问过,他们都说,你就是邓茂七的同伙,所谓邓茂七被你逼走一事,不过是你跟邓茂七做的戏。”

黄老爷瞪大双眼。

县令面无表情的从他身边经过,脚步略顿,居高临下的瞥眼看他:“本来,你是有机会活着的,邓茂七谋叛,他的父母兄弟都没事,因为乡邻为他父兄作证,邓茂七忤逆不孝,早年便被邓家除族,早与父母断绝关系。”

黄老爷脑海中瞬间闪过当年那鹤发童颜的老道说的话,他若遵守约定,善待佃农,便能化险为夷……

如果他这段时间没有逼佃农加租,而是借着平安出狱的机会减租赏赐,是不是就有人给自己作证了?

黄老爷被押解进京,死刑已经是板上钉钉,但邓茂七却还在福建兴风作浪,皇帝如鲠在喉。

他气得团团转,问兵部:“陈懋没有军报入京吗?”

“回陛下,陈懋南下后和邓茂七主力对战五次,四赢一输,照此下去,最迟入冬便能平定叛乱。”

皇帝心头好像火烧一般,冷笑道:“区区一贱民叛乱,竟让朝廷先后注入十五万大军,福建、浙江和江西的兵都是吃干饭的吗?”

去平叛的大军多是从这几个地方调的。

兵部低头。

皇帝早就收到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他眯着眼睛打量这些官员,问道:“各地抽调进入福建的士兵真的有十五万之多吗?”

兵部官员低下头,斟酌道:“各地回禀,的确是遵从圣命,抽调了十五万大军。”

皇帝冷笑连连:“最好是,朕不希望平叛一事再起波澜。”

兵部的官员们有些不安,对视一眼后低声道:“陛下,麓川叛乱又起,国库和兵部一下要应对两起大乱有些困难,何不对邓茂七采取怀柔之策,或许招安比武力平叛更好。”

皇帝闻言,认定他们心里有鬼,冷哼道:“去年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当时不是信誓旦旦的发誓,一定可以平定邓茂七之乱,说什么,绝对不能开招安先河,以防后人效仿吗?”

兵部官员认错,表示没想到邓茂七能如此顽固,竟能诱惑这么多百姓和他一起作乱。

“百姓多愚昧,福建距离京师太远,难沐君恩,所以被邓茂七蛊惑,”兵部官员认为他们情有可原,能够被原谅,不必一杆子打死,全部杀死,“他们也是陛下您的子民,何不网开一面,用官位招安邓茂七,他若不羁,总会再犯错,到时再依律惩处。”

皇帝当然不答应。

当得知邓茂七可能事关龙脉时,皇帝便不想见此人,更不想放任此人做大,杀了他,是最好的办法!

兵部官员一退,皇帝便招来锦衣卫,让他们去查福建和江南的屯兵情况:“查一查吃空饷的情况,此次派出的大军是否真的有册子上的十五万。”

锦衣卫领命退下。

皇帝觉得自己已经够心烦的了,没想到还有更心烦的。

没两天,北境也发生了一件事。

北地刚收了春小麦,也先便派四路大军南下攻掠,朝野震惊。

其实也没多震惊,至少于谦就挺平静的。

大明与北胡终有一战,他早就知道。

自仁宗不勤远略,宣宗承之开始,四周枭雄就抓住战略窗口,这些年华北瓦剌脱欢逐渐统一蒙古各部;华南交趾黎利开始攻城掠地;西南麓川蠢蠢欲动不断试探;西北被脱欢渗透;东北奴儿干军纪败坏……

但,此事瞒上不瞒下,不仅皇帝,就连朝中很多文武大臣都对此一无所知。

上次南下,他并不是只赈灾而已。

因为受灾范围太大,其中便涉及到军属和屯兵的军籍。

虽然只是粗略了解,也足够于谦心惊的。

江南富庶之地,然军屯的田竟有不少落入当地驻军将军和豪族手上,更不要说吃空饷的情况了。

江南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其余地方。

于谦自己推导了一下,亦触目惊心。

所以,北胡总有一日会南下攻掠,只是他没想到会这么快,这么巧,正好是在麓川和福建牵扯了大量兵力的时候。

不过不要紧,大明的胜算依旧很大,大同和宣府驻扎的大军都是有经验的老兵,再从京城抽调一些……

于谦想到兵部这两年研发的大炮,他露出笑容,出列正要提议,皇帝突然出声:“朕要御驾亲征!”

于谦的笑容一下就收了回去,顾不得他的策略,连忙表示反对:“不可呀陛下!”

满朝文武和他一起反对的人不在少数,御驾亲征,开什么玩笑。

小皇帝若御驾亲征,到了战场上是听皇帝的还是听将军的?

听皇帝的,他有领军的能力,统战的目光吗?

听将军的,谁能反对皇帝?

皇帝若御驾亲征,十成的胜算也得打成五成,这不是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吗?

小皇帝一脸怀疑的瞪着他们,觉得那么多文武大臣反对他,一定是他们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在隐瞒他。

皇帝道:“父亲以武功御五胡,朕愿效仿之。”

“陛下三思啊,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战场危险,派一大将前往,亦可使陛下威名远扬。”

皇帝却拿定注意一定要御驾亲征。

小皇帝坚持要做的事,王振怎么能不帮他呢?

自从和小皇帝有可能离心之后,王振对他是事事顺从,他要星星,绝对不给他月亮;

皇帝若不知道自己想要星星,还是想要月亮,王振就帮他选择,一定会让他亲口说出喜欢星星,然后再把星星捧到他手里。


上一章  |  剑走偏锋的大明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