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小说网 >> 剑走偏锋的大明 >> 目录 >> 第九百三十九章

第九百三十九章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3日  作者:郁雨竹  分类: 言情 | 历史 | 两宋元明 | 郁雨竹 | 剑走偏锋的大明 
潘筠烦透了在土地和原有赋税上来回拉锯,饼就那么大,还有一块被隐藏起来了。

于谦这伙人想把隐藏的那部份揪出来,显现于天下,除此外,就是靠整顿吏治,节省开支来增加国库收入。

这无异于从人嘴里抢食,每次只要一有苗头,前朝后宫就开始发生各种事故,连带着潘筠都要被带出来骂一顿。

她的观点一直没变,于谦他们要做的事可以继续做,但,她可以把饼做大一点,这样,矛盾被分散,反对也能不那么激烈。

再没有比发展科技,发展生产力更好的饼子了。

工部既然可以做出手摇发电机,那蒸汽机这些东西应该也不难。

以大明的科技水平,做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潘筠早把图纸交给他们。

可惜,一直只有他们这些搞研究的兴奋,朝中大臣少有人能领悟到这些东西的重要性,所以工部申请的资金被砍了又砍,最后拿了最少的一部分,别说拿去做研究资金了,连给工匠们的工钱都得从官员们的俸禄里挤出来一部分。

要不然,抠如潘筠,又怎么会磕巴都不打一下,直接大手一挥就拿出一万两白银做奖励基金呢?

要想工部引起重视,就一定要这些大臣知道,科技有多重要。

潘筠决定从传声筒和无线电上让他们领会科技的魅力。

第二天,朱祁钰就带着众大臣去工部参观。

胡澄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工部一直是拿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

别以为疏浚黄河、宫殿营造这些肥差要用到工部的官员,他们就很有钱,恰恰相反。

黄河治理,工部要派官员去协理,但主理人一直不是工部官员。

现在是一个叫徐有贞的家伙,他之前是个翰林,而他们工部派去的两个人是副手,只做技术顾问,偶尔被丢到河边检查工程是否合格。

干的脏活累活,但钱财物资都不过他们的手,自然也没有贪污的机会。

宫殿营造更不必说,每次背锅都有他们工部的官员,但功劳和实际好处,不是内府拿着,就是秉笔太监把着。

胡澄呢,他对贪污受贿一类的事情也不感兴趣,全部身心都放在火器的研究上。

这一部分由兵部出钱。

他本人的研发资金不成问题,但工部其他人却没什么研发资金,在潘筠来之前,大家都是根据朝廷的要求做些能力范围内的研究,私下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

只不过因为没钱,很多研究都没进展。

潘筠来了之后,工部渐出佳绩,胡澄也希望工部多出点好东西,所以看到皇帝带这么多大臣来,他非常的高兴以及热情。

胡澄和王骥、于谦关系都很好,把皇帝带到工部的院子后,就悄无声息的走到俩人旁边,低声请他们一会儿帮工部多美言几句。

于谦没吭声,王骥却好奇的问:“国师要给我们看什么好东西?”

胡澄兴奋起来,低声道:“将军一定会喜欢的,于军事上亦有大用。”

潘筠带着人从另一处过来,看见皇帝,立即笑道:“陛下来了,快来,快来,我们顺着线走一圈,一会儿就可以直接试验了。”

朱祁钰一脸懵的跟着她从工部走到兵部,中间隔了两个院子,全程就只有一条管子。

大臣们一脸懵的跟着,潘筠让于谦几人留在兵部,拿着一个圆圆的听筒贴在耳朵上,潘筠道:“一会儿,这里面会传出来声音,于大人还请认真听,看是否能听清楚。”

于谦挑眉:“这条线,难道你要在工部那头说话?”

“不错。”

“这怎么可能?”于谦还未说话,陈循已经笑道:“国师,两部中间隔着两个院子呢。”

王骥略一思索后道:“大声一点还是可以听到的,陈大人没见过喊山吧?”

潘筠拉着朱祁钰就走:“不是喊山,就是像面对面那样说话。”

潘筠将朱祁钰拉到工部,从管道的另一头拿起一个听筒给朱祁钰,示意他:“陛下,冲里面喊一声。”

朱祁钰张了张嘴,见大臣们都目光炯炯地盯着他,他莫名有股羞耻,拿着圆筒没吭声。

潘筠催促道:“对面是于大人,你就叫一声于大人呗。”

朱祁钰就把圆筒放在耳边,有些犹豫的叫了一声:“于爱卿?”

潘筠:“大点声!”

朱祁钰下意识就大声喊了一句:“于爱卿!”

众臣忍不住笑出声来,朱祁钰脸都红透了,陈循大笑道:“国师,隔着两个院子呢,于大人耳朵再灵也不会听见的。”

潘筠就抬起皇帝的手,将圆筒贴在他的耳朵上,一片低笑声中,圆筒里传出来一声犹豫的“陛下?”

朱祁钰一愣,猛地抬头看向四周,却没发现于谦,连忙问道:“于大人是还在兵部吗?”

“自然是还在兵部的。”

圆筒里的声音慢了一步,却也抓着这道声音的尾巴回答道:“是,臣还在兵部,陛下此刻是在工部?”

朱祁钰一脸惊异的看向潘筠,片刻后道:“是,朕还在工部。”

大臣们这才反应过来,皇帝不是在和他们说话,倒像是在和于谦对话。

众人一静。

朱祁钰很兴奋,对着圆筒道:“于爱卿,王将军可在你身侧?请他说两句。”

于谦身边的王骥抓耳挠腮,几乎在于谦刚递出圆筒时立即接过。

君臣两个通了一番话,朱祁钰这才恋恋不舍的将圆筒交给其他大臣听。

于是大臣们就在工部和兵部玩起了传音游戏。

有的大臣嫌弃这边人太多,拎起官袍就往兵部跑,要到那边去排队,同时也要确定一下,对方是不是真的是在兵部传音。

于是,六部的官员就有幸看到三品以上的大臣们在工部和兵部之间小跑着来回穿梭。

于谦和王骥也小跑过来,一脸兴奋。

王骥都六十八了,却还一路小跑,一脸兴奋,看着潘筠的眼睛就好像盛着日光一样,他年轻时候看他夫人都没这么热烈。

王骥粗粗跟皇帝抱拳就跑到潘筠面前,一脸兴奋:“国师,这东西是不是叫千里耳?我们普通人竟也能用!”

于谦也一脸惊异的看着潘筠。

朱祁钰回神,连忙道:“国师,有了这个,是不是朕不用黄符本也能与你通信了?”

在黄符上写字还是太麻烦了,字要写得特别小,有时候说一件事就要写去四五张黄符,下笔之前都要斟酌再斟酌,将一句话简略成几个字,真的很考验文学功底。

朱祁钰觉得这几个月,自己的文学水平都上升了很多,堪比小时候跟着太傅学习。

陈循也试过了,圆筒被曹鼐抢走,他只能一脸意犹未尽的过来,看着潘筠一脸复杂:“国师,你们修道之人瞒我们瞒得好苦呀,都说你们的法器只能修道之人使用,什么袖里乾坤,千里眼,千里耳,土遁,水遁,我们一直心里羡慕,嘴上不敢说,结果,我们竟然也能用。”

潘筠等他们一并说完才道:“这不是法器,这是凡器,学会技术的工匠就可以造,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凡器?”王骥喃喃:“凡器怎么可能千里传音?”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潘筠道:“科技可以让天下没有修道的人能和修道的人一样日行千里、千里传音、千里视频,哦,就像面对面一样交谈。”

于谦猛地想起昨天潘筠说的话,他眼睛微眯:“这就是你昨日说的,科技的力量?”

“不错!”

朱祁钰大手一挥,豪气万丈的道:“造!朕要这千里传音!”

潘筠摊手道:“现在还做不到。”

朱祁钰:“啊?”

“陛下,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你总要给我们成长的时间。”

“可是,刚才我们不就听到了吗?”

“只隔了两个院子,成本可控,但你想和孙原贞说话,就得把线从京城铺到杭州去,还不止是铺线而已,”潘筠问:“先不说技术的问题,你有钱吗?”

朱祁钰:……钱钱钱,怎么又是钱?

于谦眼睛微眯,直接道:“钱不是问题,要多久,你们的技术可以将线从京城铺到杭州?”

潘筠嘴角上翘,伸出五个手指道:“五年!”

于谦立即点头:“好,我们等得。”

“等,等一等,”朱祁钰连忙道:“于爱卿,什么叫钱不是问题?”

于谦眼睛亮晶晶的道:“陛下,昨日是臣短视了,国师说得对,技术到达一定程度,所有的钱都不会成为问题。”

潘筠抚掌,乐了一阵后道:“当然,陛下和诸位难得来一趟,我自然不会只拿出这一样东西,还有一样,它才是当下真正可以千里传音的东西。”

潘筠让胡炜将无线电报机拿出来。

胡炜放的很小心,潘筠道:“这要特别感谢宋阳和廉诚两位匠师,是他们烧制出了我要求的晶管,这才做出来电报机,我以为这东西得研究好几年呢,没想到我大明的工匠水平能这么高。”

胡炜一脸兴奋道:“国师已经给出了具体的图纸,我等若是连这都做不出来,也太无能了。”

潘筠摇了摇手指道:“不不不,这里面有很多技术是民间没有的,我说你们厉害,你们就是真的厉害。”

现在,大明的经济、文化和科技水平依旧引领世界,是西方拍马都难及的程度。

可惜,明末之后,科技就开始停滞不前,而西方经过几次革命,不仅赶超华夏,还将她远远抛在了后面。

很多匠艺都已经出现,却没有被系统性的运用起来。

潘筠知道,这些东西一旦被挖掘出来,运用起来,它们就会以蓬勃的生命力向前发展。

她不过是通过图纸给指了一条路而已。

但要想路真的被开辟出来,所仰仗的还是皇帝和现在这个院子里的所有大臣。

只有他们意识到了科技的力量,他们才会重视科技。

潘筠告诉他们无线电报机的原理。

在场的,除了极个别人外,没人听得懂。

于谦就没听懂,但王骥、胡澄听懂了,让潘筠惊讶的是,最能理解的竟然是陈循。

陈循不仅听懂了原理,还亲自上手,先亲自手摇发电,将电报机启动以后,根据潘筠给出来的密码笨拙的操作起来。

潘筠看着陈循的目光好像在发光,她赞道:“可以呀陈大人,你是第三个一听就懂,还能上手操作的人。”

陈循有些骄傲,他若有所思:“如此一来,只要配备相应的人和密码,便可代替八百里加急……”

潘筠道:“也不能说完全取代,电报机若被毁,人力传递消息依旧是最安全的方法。”

王骥兴奋的道:“但这于战时有大益,陛下!”

朱祁钰连连点头:“朕明白,朕明白,这是战备物资,得先给军中配齐,若,若去年亲征瓦剌军中有这东西……”

众臣沉默。

朱祁钰偏过头抹了抹眼泪,笑道:“此时也不晚,陈循。”

“臣在。”

“给工部拨款,命他们先造出二十台电报机。”

潘筠补充道:“还有手摇发电机。”

“对,”朱祁钰问:“要多少钱?”

潘筠看向胡炜。

胡炜战战兢兢道:“要,约要五千两。”

朱祁钰大手一挥:“给他们八千两!”

他道:“你们好好做,做好了,朕有赏赐。”

胡炜只是个工匠,闻言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声应道:“是!”

朱祁钰连忙将他扶起来,笑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尔等为国之栋梁,除大典之外,见朕可不跪。”

胡炜眼睛微湿,一脸钦佩濡慕的看着皇帝,此时,他恨不得为皇帝肝脑涂地。

斤斤计较的陈循难得没有讨价还价,应了下来,表示回去就拨款给工部。

皇帝就指着还在被玩的传音筒问道:“这个呢,研究这个需要多少钱?”

潘筠:“这个可就多了,回头让工部给你们写计划书吧,需要的材料列出来,就可以估算出多少钱了。”

皇帝他们对传音筒更感兴趣,毕竟,电报机他们看不懂,甚至听得不是很明白,光知道,通过电报机发出的电磁波会在天地间传播,被另一台电报机接收后根据已有的密码对照点和线来解密……

这一段话他们每个字都能听懂,但连在一起就不懂了,首先,电磁波是什么?

朱祁钰不懂也不问,他觉得他没必要懂这个,他只要知道这个东西能用,有用就行。

不过,还是传音筒更直接。

说真的,若不是他们先试了传音筒,潘筠拿出电报机,大家肯定是不相信的。

岂是她说可以千里传音就可以千里传音的?


上一章  |  剑走偏锋的大明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