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小说网 >> 剑走偏锋的大明 >> 目录 >> 第九百四十二章

第九百四十二章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6日  作者:郁雨竹  分类: 言情 | 历史 | 两宋元明 | 郁雨竹 | 剑走偏锋的大明 
潘筠带王璁三人飞回大森乡,其余人等,一部份留下来守护码头,一部分则自行驾船回温泉津町港。

他们赶回去时,夕阳将落未落,妙和还在监督人搬运货物。

潘筠踢了踢脚边一个箱子,问道:“这里面是什么?”

王璁看了一眼箱子后道:“是从朝鲜过来的药材,箱子角涂了绿漆,里面的药材都用油纸包好了的。”

“都有什么药材?”

“最多的是人参,还有白花桔梗、万年蒿,虎骨、犀角和麝香也有一些。”

朝鲜人参很有名,而白花桔梗和万年蒿算是他们的特产,其余的药材珍贵,中国人多,不管有多少都是不够用的。

有些药,在大明,有钱也难买到,但在朝鲜,因为王璁是宗主国来的人,又有度牒,所以只要有钱就能买到。

王璁得意的道:“去年和今年我走了一趟朝鲜,跟那边的官绅交上了朋友,很多药材费费力就能拿到。”

潘筠:“用白银交易吗?”

“大明的铜钱和绸缎、瓷器都可以,您不知道,我们大明的铜钱在那边多受欢迎,他们的钱币就跟我们的宝钞似的,很不稳定,明明也是铜铁制,却掺杂很多杂质,所以大明铜钱在那边很受欢迎。”

王璁道:“绸缎则是可以直接当货币使。”

中国的绸缎自古就可以充当货币使用,不仅在藩属国如此,在其余外邦也可以。

王璁见潘筠好奇,就一边带她上船,一边介绍道:“我们交易过去的,除了绸缎、瓷器这些东西外,还有书籍和成药。”

这是王璁特有的商品,也是他的发现。

自从发现大明的书籍在倭国很稀有,卖得很贵之后,他就喜欢往倭国卖书。

各种书都卖。

倭国是大明的藩属国,它都喜欢,朝鲜与大明的关系更近,他料想,他们会更喜欢。

果然,他运了一批书过去。

本来围着他的船抢购绸缎的人一下涌上来,全部抢书去了。

后来王璁就发现,和书一样受欢迎的是大明的药。

各种药丸、药水,凡是中成药,只要是从大明过去的,都被奉为神药,价值成倍的涨。

作为三清山代理人,王璁本身就跟各大药商、药行、药铺和大夫联系紧密,加上他自己就是道医,甄别成药的药效、写药的说明书,卖到需要的人手中……

在众多出海的商号中,这门生意就好像是独为他创的。

王璁道:“我已经决定,我们这支商号可以减少绸缎、瓷器这些商品的出口,偏向药材、成药和书籍的出口,小师叔,你别看它小众,可我敢肯定,今年出口的所有商号中,赚的钱没几人超过我。”

“好,你既然有信心,那就这么做,”潘筠顿了顿后道:“大明乃天朝上国,前有郑和下西洋扬我国威,各国、各地区都对大明心生向往,你在这个圈内做生意,可以多加一些文化上的东西。”

“文化?”

潘筠点了点箱子道:“你卖的书,成药,不都带着文化吗?”

“你爹崇敬葛仙师,凡遇到葛仙师的东西,不管真假,他都容易冲动上头;外邦的人崇敬大明,从大明出去的东西自也会受到追捧,这里面再稍稍加上一些大明独有的文化,你猜,你的价值会不会更高,出手会不会比别人更快?”

王璁眼睛微亮。

潘筠跳到另一条船上,发现船舱被修改过,船上此时堆满了箱子和麻袋,不由脚步微顿:“这个船舱……并不适合装箱子,你怎么改成这样了?”

王璁道:“我们这支商队走的地方都不远,可以一年回国两趟,除了五六月一趟,十月到十二月之间还可以回一趟,到时候船上可以带粮食。”

潘筠沉默。

王璁道:“粮食单价的确比不上其他货物,但近年大明天灾不断,每到寒冬和春季,粮价都会有所上升,所以我想从外面多运一些粮食回去。”

潘筠道:“粮食,尤其是大米,还是吕宋、黎朝、老挝和文莱等地更多,我记得黎朝有个占城稻就很有名。”

王璁眼睛闪亮:“小师叔,你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现在来倭国的商人越来越多,海禁也才开了大半年,我估摸,最多三年,倭国就会变成海贸中转国,可从这里往东,往北,往南,可经营的国家就那么多。越过倭国,海图上看就是茫茫大海,只有零星小岛。所以我想再组建一支商队,转战南海。”

王璁越说,眼睛越闪亮:“国内传来消息,说陛下要在广州开海港,小师叔,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潘筠道:“广州有宋元时留下的海港,虽然荒废多年,但就跟泉州港一样,当年兴盛得很,这些年也偶有接待南海各藩属国的时候,所以略一收拾就能用起来,等海贸兴起再扩建,再现辉煌不过是时间问题。”

王璁:“所以这次回去后,我要去广州!”

潘筠嘴角微翘:“你倒是选了个好去处。”

王璁既骄傲又自豪:“我知道,小师叔把妙真他们三个送来倭国,就是怕刚做国师,他们会通过妙真几个拿捏您,您这次既然来接他们,显然已经站稳脚跟。”

“但我和妙真他们不一样,他们只需要历练修炼即可,我却是放不下手中的生意的。若全部身家都在泉州,太容易被人拿捏,而岭南,瘴气痰湿之地,朝中那些人,还有宗室的手没那么长,”王璁自信满满:“我可以凭本事在那里站稳脚跟!”

潘筠问:“你定船了?”

王璁肩膀微垮:“年前我就去船厂看了一下,当时海禁刚开,船厂的订单已经定到三年后了。”

潘筠问道:“你想干嘛,直说吧。”

王璁问:“最近有海匪作乱,不知水军可有剿匪的打算?”

潘筠横了他一眼,略一思索后道:“待我回去帮你问一问吧。”

王璁兴奋起来,给潘筠规划未来:“我这次要带小井和宋大林回去,在新商队出来前,我多带他们走几趟,将来这条线路就交给他们。”

“南海,会有更多挑战的,我看到过手记,听说,从那边可以到达一个极热的地方,那里没有冬季,作物可以一年四季的生长。”

潘筠目光微闪:“非洲啊,在绕过去,你还能到达西欧。”

王璁:“啊?”

潘筠道:“我回头把郑和的手记给你找出来,你研究研究,你先把他去过的地方都走一遍,然后我再给你找一张海图,你照着走,还可以填充海图。”

潘筠一掌拍在他的肩膀上,眼睛闪亮:“好师侄,汉有张骞,明就有你王璁,我相信,你一定会比郑和走得更远,所得更多,你做生意之余,也不要忘了学学张骞,多给我们找些好种子回来,各国的风土人情详细记下来!”

王璁肩膀生疼,差点被拍到地上,见小师叔比他还兴奋,就捂着肩膀提醒道:“小师叔,那船……”

潘筠大手一挥道:“我给你想办法!”

王璁兴奋起来。

师侄两个都眼睛闪亮,透着掩饰不掉的野心,所以从船上走下去时衣袂飘飘,差点就被风吹到天上去了。

海风将潘筠才戴上的帷幔拍在她脸上,差点把她整个人都拍到海里去,幸而她下盘够稳,又及时抓住了头上的帷帽。

益田信太站在船下,看到站在王璁身边的帷幔女子,眼里闪过一丝疑惑。

但潘筠就好像看不见,下船后径直牵上妙真的手离开。

王璁则笑吟吟的迎上益田信太,抱拳道:“益田君怎么来了?”

益田信太收回注视帷帽女子的目光,恰到好处的露出两分疑惑:“那位姑娘是?”

“哦,她是我师妹新认识的朋友,想要与我们一同回国,天色已晚,益田君此时来找王某,可是有事?”

益田信太注意力立即回归正事,将王璁拉到一旁,叹息道:“王璁君,我听说你们在七尾港和大内氏的人发生了冲突……”

声音渐渐被抛在脑后,草棚外排了长长的队伍,妙和正在一边飞快打算盘,一边记账,陶岩柏则在她算出来后算出钱来结算给工人。

海港上装卸货物的绝大多数是倭国人,少部分是朝鲜人。

潘筠知道时还很惊讶:“怎么还有朝鲜人?”

妙真一边从箱子里拿出铜钱解开绳子,一边道:“大多数是被倭寇掳掠过来的,因朝廷剿匪,捣毁了好几个倭寇窝点,去年朝廷水师与倭国水军、倭寇发生冲突,大胜,逼得倭国幕府出兵又剿了一次匪,这些朝鲜人无处可去,就在附近的海港聚集,平时靠给商人装卸货物换取钱财。”

妙真指着一个地方道:“那边的棚子就是他们住的。”

潘筠视力很好,虽然此时天已经暗下来,但依旧能看见,掩映在一片小树林后的草棚子。

都不必过去,看那起伏不定的草棚子,她就能想象到那里的杂乱和逼仄。

潘筠抿了抿嘴,问道:“可有我大明百姓?”

“有,但他们出来之后,要么搭乘客商们的船回乡,要么与他们一样,也在海港上生活下来,只是温泉津町港和七尾港是我们朝廷掌握的海港,大明被俘虏过来的百姓,只要能报上姓名和户籍,就能得到一笔安家费,虽然不多,但租个地方还是够的。”

所以,只要不是特别懒惰的,汉人都能靠着这两个港口生活下去,且活得还不错。

汉人还是喜欢用汉人,他们只要不偷奸耍滑,大明的客商就喜欢用他们做个小头目,工钱都比别人高。

潘筠目光扫过排队的人。

妙真道:“不管是倭国人,还是朝鲜人,会到港口上装卸货物的,都是穷苦人,大多数都是短衫短裤,有的连短衫都没有,光着脚,我们给的工钱,按照装卸货物的不同,按件计件,一个成丁,不偷懒,一天最低可赚三十五文钱,最高的记录是一百零八文。”

潘筠挑眉:“这么厉害?”

“那人没有姓氏,名字也只有一个饭字,听说是因为他家里人觉得他太能吃,所以他六岁的时候就被丢到了大街上,大师兄第二天就将做护卫,还给他赐了姓氏,因为是在温泉津町港认识的,他就叫温泉饭。这次七尾港冲突,他杀了六人,立了不小的功劳。”

潘筠:“……好名字!”

倭国的姓氏大多如此,在明治维新前,绝大多数倭国百姓是没有姓氏的。

这个时期,他们的姓氏只属于贵族。

潘筠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从小被家人抛弃的孤儿得到了一个姓氏会有多么的激动。

潘筠从劳工们身上收回目光,问道:“我们的管事呢?怎么算账给钱这样的事都是你们做?”

妙真脸都黑了,道:“大师兄说我们不能吃白饭,所以我们到了以后,他就把管事派出去做别的事了,我们就专门留在港口上给他打理生意。”

他们一直在草棚里等到月上柳梢,王璁才回来,妙和也把今天的工钱发完了。

五人这才回到大森乡。

潘筠让妙真三人去休息,她则带着王璁去敲匡大人的房门。

匡大人早脱了衣服睡下了,并且进入了梦乡。

所以潘筠敲了半天,连锦衣卫们都披上衣服靠在墙边盯着他们看了,匡大人屋里还是黑的。

潘筠在众锦衣卫们的盯视下喃喃:“这么响匡大人都不起,不会出事了吧?”

说罢,加大手中的力气,差点把门给砸塌了。

锦衣卫们额头青筋直爆,快要忍不住时,屋里终于有了声音:“来了,来了……”

窸窸窣窣的声音过后,屋里终于亮起灯,一个人影佝偻着背过来开门:“大半夜的,谁啊?”

打开门,潘筠冲他露出笑容,温柔的道:“天色尚早,我还以为匡大人未眠。”

匡大人默默地抬头看了一眼月亮的位置,然后盯着她不语。

王璁只能提醒他道:“匡大人,我小师叔当国师了。”

匡大人便努力挤出一抹笑,侧身道:“国师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啊,快里面请。”


上一章  |  剑走偏锋的大明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