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小说网 >> 剑走偏锋的大明 >> 目录 >> 第九百五十四章 军户

第九百五十四章 军户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作者:郁雨竹  分类: 言情 | 历史 | 两宋元明 | 郁雨竹 | 剑走偏锋的大明 
白米饭和肉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好东西,鸡蛋倒是时不时就能吃到,但像这样和肉煮在一起的,几乎没有过。

哪怕潘筠厨艺很一般,油盐足够,又有肉又有蛋的情况下,也做不出孬菜来,反正小孩子们觉得,这是他们吃过的最好吃的菜了。

一大锅饭,一大锅菜,潘筠四人只吃了七分饱,剩下的八个孩子是每个都吃得肚子滚圆。

吃太饱了,不能动弹,只能半仰着消食,

潘筠也跟着他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消食,顺便说说话。

一顿美味的饱饭下来,孩子们把他们当做了自己人,潘筠提起什么,他们就说什么。

然后他们就知道了,他们都是军户,驻军大营离这里四十多里,但军属分布在周边,外面的土地都是“大人”们的,他们住在此处就是为了给大人们种田。

潘筠问道:“你们既然是军户,屯田应该是为驻军所屯,怎么是给‘大人’们种地?”

别看这问题深奥,孩子们小,可孩子们不笨。

大人们总觉得他们年纪小,什么都不懂,说话总不避着他们,实际上,他们即便听不懂,也会记住,甚至会以其为常事,以为这是理应之事。

比如,现在那八岁的大孩子就道:“我们没有田屯,大人出身高贵,又有钱,就花钱买了好多地给我们种。我爹说了,给谁种地不是种,日子一样的过。”

潘筠就问道:“你家种了多少亩地,每年收获多少粮食?”

“不知道收获多少,但种了十二亩田,十八亩旱地,啥都种。”

潘筠:“那么多地,家里有耕牛吗?”

“我家和他家共用一头牛,是大人给的。”小男孩指着其中一个小女孩,骄傲的道:“因为我家种的地多,还种得好。”

潘筠温和的看着他:“种这么多地,你爷爷和父亲、叔叔岂不是要每天都去地里干活?”

“是啊,每天都去,不认真种地的话,我们就没饭吃了,我们家就算是二月和三月,每天也能吃两顿呢,一顿干的!”小男孩提起这一点尤为骄傲,一旁的孩子们也都羡慕的看着他。

潘筠一一记下,在大人们回来前,他们把锅碗瓢盆都清洗干净收好,院子也都打扫干净。

看时间,等他们回来,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她干脆告别孩子们,驾上马车出行,直接到地里去找家长们说话。

路两边都是稻田,远远望去,人在田间低头弯腰,就好像一片绿中的一个灰点,很不起眼。

可就是这一个个灰点,将绿色扶起,让田间的绿井然有序起来。

走了一段,四人在路下方一块田里看见了一家人,这是至今为止距离他们最近的一家人。

潘筠示意陶岩柏停下车,她走到田边冲他们叫了一声:“老丈,晚辈想问个路。”

田里的老人弯腰抬头,眯眼看了她一会儿,一片光晕中,终于看清楚人,他这才在田里洗了洗手,一手捂住后腰,一手撑着膝盖缓缓直起身来。

因为弯腰太久,他一时不能直起,但他还是半弯着腰朝她走去。

田里的水放出去不少,此时田里只有薄薄的一层水。

他穿过半块田走来,近前才看清潘筠,见她是个女娃,就抬头朝路上看去,看到牵马的是个少年,虽然年纪也不大,好歹是个男人,就放下心来:“小娘子要去哪里?风灾才过去,外头有很多受灾的流民,不免有人落草为寇,出门可要小心些啊。”

潘筠道:“是,我们想去京城投亲,中间走了一段小道,再回到官道上,不知方向还对不对,所以想问问老丈。”

老人走上田埂,又踏进田埂旁的沟渠里洗掉脚上的污泥,随手拍晕扒拉在小腿上的蚂蟥,这才直起腰来道:“去京城,就顺着这条官道一直往下走,再走七八里有岔道,一条继续向前,一条则向北,哦,就是向右的那条,你们就转向右行,一直走就是了。”

潘筠看到掉下去的蚂蟥在地上翻滚,不等它腾挪着身子滚进沟渠里,就被老人拿起石头砸成两截。

潘筠见他就不管了,眉头微跳,道:“蚂蟥生命力很强,就算分成两截,一旦入水,就又成活了,即便会虚弱一段时间,不能吸食人血,但一段时间后,一段长出头,一段长出尾,就变成了两条蚂蟥。”

老人就低头看了眼脚边的蚂蟥,顺手把它砸烂,不在意的道:“砸死这一条,田和沟渠里还有无数条,蚂蟥是杀不尽的,所以我不爱费力去碾死它。”

但碾死也没啥,多费一番手上的功夫罢了。

潘筠:“我听说蚂蟥最惧怕阳光,只要让它远离水,丢到太阳下暴晒,一日就能晒成蚂蟥干,还能做药材呢。”

老人微愣,不明白她怎么大谈特谈起蚂蟥来了,他迟疑了一下,问道:“小娘子想收购蚂蟥?”

潘筠也愣了一下,然后笑道:“老人家要是愿意捕捉晾晒,我愿意高价收购。”

老人就认真的想起来,他知道有个水池子,泥水浑浊,但因为那一片水少,地势又低,所以四方之水都汇聚在那一处。

每次去那一片劳作,牛只能在那里饮水和洗澡去暑,以至于池子里的蚂蟥特别多。

不仅多,还狠毒。

家里正缺钱,去捞一把蚂蟥也未尝不可。

老人立即走到路边的草上,一边用草擦脚,一边问:“小娘子家里是做药材生意的?这蚂蟥要怎么收?”

潘筠道:“我家有好几个大夫,四处给人看病,所以也买药材,蚂蟥入药叫水蛭,可破血逐淤,因为药材贵重,一两的收购价是二百文。”

老人声音都破了:“多少?”

潘筠含笑道:“二百文一两,品质若好,我们还可以再涨价,在药铺,品质最高的水蛭,一两可卖二百七十文。”

老人再去看那被他碾碎的蚂蟥就心痛不已,这可是钱啊。

因为潘筠给他提供了一条生财之道,老人也不急着走了,就坐在草地上跟她聊天。

潘筠问道:“风灾如此严重,朝廷减免了赋税,补贴可能弥补损失?”

老人:“我们是军户,不在其列,那跟我们没关系。”


上一章  |  剑走偏锋的大明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