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小说网 >> 剑走偏锋的大明 >> 目录 >> 第九百五十五章 厘清军政

第九百五十五章 厘清军政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作者:郁雨竹  分类: 言情 | 历史 | 两宋元明 | 郁雨竹 | 剑走偏锋的大明 
大明实行屯兵制,军户世袭,所以不需要像良户一样缴纳田赋。

在赋税方面,军户和匠户都有豁免权,但是,这不代表他们的日子就好过。

因为军户不缴纳田赋,而每州每府每年要上缴的赋税基本固定,所以普通民户的承担就会重一些。

但在洪武时期,良户并不觉得这些负担重,因为,洪武养兵可自给自足。

这也是屯田制的初衷。

老朱特别豪情的宣告,吾养兵百万,当不费百姓粒米。

先不说实际有没有做到,至少在初期,屯田制的确大大减轻百姓负担,百万军户基本上可以实行自给自足,战事为兵,农时耕地,闲时练兵。

但,洪武结束到今天也不过四十八年而已,这些军户已经沦为一些人的佃农长工,名为屯田,耕种的却是私田,而这些私田,本当属于官田,属于军田。

潘筠目光落在浑浊看不清底的沟渠上,轻声道:“浊水之下,蚂蟥还是太多了。”

老人家刚给潘筠指完哪片地属于哪位大人,是买,还是开垦出来的,刚坐下就听到这句话。

他也不确定潘筠这话是不是有深意,停顿了一下才道:“得等有本事的人把它们都捞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蚂蟥繁殖的再快,只要捞的速度够快,不断的捞,总能捞尽。”

潘筠嘴角上翘,颔首道:“老丈说的有道理。”

潘筠给他留下一张纸,纸上是王璁设在泉州府的杂货铺的地址:“你们可以把水蛭卖给这家店铺,要是嫌远,也可以找附近的药铺售卖。”

老人接过。

潘筠浅笑道:“你们要是懒怠动弹,就静等佳音,过段时间,应该会有人下来捞蚂蟥。”

老人默默地捏紧手中的纸,目送潘筠离开。

他们一路向北,路上有意无意的经过各驻地军队。

一般屯田就在驻军附近。

驻军位置是秘密,至少普通民众是不知道的,但潘筠身份摆在这里,只要到衙门问,县令总会说的。

就算不问,妙真卜算一番,也能从卦象上看出。

他们就专门走驻军的田屯,有时候明明不顺路,他们都要绕过去。

这一走,就走了一个多月。

皇帝把黄符册又给用完了,但这次皇帝没催她,因为他们还没回京,一直暗中跟着他们的锦衣卫早把他们这一路的行踪和作为给飞鸽传回京城。

除非潘筠拿出三宝鼎飞,不然,锦衣卫能一直跟着他们。

皇帝身边也跟筛子似的,没过多久,朝中一些重要大臣都知道了,皇帝和国师下一步大概要动各地驻军。

文官们早看武将勋贵不顺眼,知道后幸灾乐祸,冷眼旁观。

武将勋贵中也是一分为三,一派认为,国师这是受文臣挑拨,故意针对他们。

“谁不知道国师和于谦关系好,否则,道士做国师,怎么文臣们一声不吭,连个弹劾的都没有,合着,他们是一伙的!”

一派静默不言。

而另一派则道:“依律而行罢了,地方驻军若无违规之处,怕什么?”

一句话堵回去,没等第一派反驳,他们又冷冷地道:“去年跟瓦剌打的那一场为何憋屈?军政坏到了什么地步,再不出手整治,整个国家都要腐掉烂化了。”

“北地驻军吃空饷,一千人报一万人的饷,一旦有敌入侵,朝廷调人,你敢上书言说你只有一千人吗?不说,拿一千人去打一万人的仗,战死事小,丢土事大!”

“而江南、中原驻军,能按规练兵的又有多少?如今驻军都成了某些人的佃农、长工,别说上战场,只怕连枪和刀都没握过,去年大同守不住,瓦剌大军若大举南下,调动起来的兵能挡得住他们吗?”

“再不整顿,大明都要被你们蛀没了!”

石亨看着他们忿怒的样子,悄悄的离开队伍,一离开,脸色就阴沉下来。

他的部下围着他,有些惊慌:“将军,这可怎么办?武进伯和陈怀竟都赞成清算屯田。”

武进伯朱冕是勋贵,陈怀是武将,两边都有了代表。

石亨沉默片刻后冷笑:“若论侵吞国土,朱冕做的可不比我们少,他以为清退就完了?他手上的清退了,他的族人,他的部将也都清退了吗?”

“陈怀……”石亨顿了一下,“陈怀的确没干过这事,家里也管得很好,但我不信,他手下那么多部将,都能管得住。给我去找,就算这鸡蛋没缝,我也要苍蝇围着他转!”

等潘筠回到京城时,朝中暗流涌动,朱冕次子朱果被御史弹劾夜宿青楼,然后他不忿,埋伏在御史进宫上朝的路上,把人拖到巷子里揍了一顿;

陈怀长子陈辅则是在练习骑射时从马上摔下,差点被马踩踏。

陈怀大怒,连上三疏状告石亨及其部将,还牵出已经战死的前大同总兵郭登。

有些事,外人不知道,但他们在一个圈子里,谁是什么样的为人,谁不知道?

石亨和郭登联手贪污军饷、私役士兵,谁不知道啊?

朱冕不干净,所以他不敢吭声,但陈怀干净,他怕谁?

武将勋贵的贪污腐败一点也不比文官们少,也正是因为腐败严重,才造成边谋失策,以致去年亲征失败。

陈怀是痛定思痛,加上,他答应过已逝的英国公,大明军政,是要整改了。

朱冕在最开始提过后就沉默了下去,让陈怀气愤不已,想到英国公去年的嘱托,他只能写信给远在大同的邝埜,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

邝埜虽是文官,却是前兵部尚书,此时又镇守大同,自他镇守大同之后,他就开始出手整顿大同军务。

拨乱反正,不仅收回大量被侵占的屯田,还把很多被私役的士兵、流放犯给要回来,各司其职,该练兵的练兵,该过自己日子的过自己的。

同时,还清退了大量空饷,让朝廷的欠债减少了很大一部分,户部投桃报李,今年春夏两季各付了两个月军饷,只拖欠一月。

邝埜隔空支持陈怀。

身为现兵部尚书于谦,态度更是强硬,恨不得从北到南将所有驻军都厘清,但这是不可能的,他挑选了几个重要地区。

他相信,只要厘清这几个地区,再推广下去,全国的军政便可焕然一新。


上一章  |  剑走偏锋的大明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