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小说网 >> Z世代艺术家 >> 目录 >> 第307章 开宗立派

第307章 开宗立派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10日  作者:起酥面包  分类: 都市 | 都市生活 | 起酥面包 | Z世代艺术家 


“非常感谢戛纳对于我的演技的表彰和盛誉,你们将我抬得太高了,作为一个刚刚上路的年轻人,我感觉不胜惶恐。”

方星河嘴上讲着惶恐,神态却顾盼自若,更像是在做总结致辞的主席,而非获奖新人。

“我在表演艺术上的探索,源自于一次突发奇想。

14岁那年,我忽然对电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当时我并没有想清楚要做一个演员亦或者一个导演,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先动了起来。

经由北青报主编王亚丽女士帮忙,为我联系到了人艺的冯远征老师,我问他能不能教我表演,他反问我,你知不知道格洛托夫斯基表演体系是什么?

当时我只在报纸上看到过只言片语,我搜集到的信息并不能够为我揭示这种表演流派的本质。

但我信心满满地回答他:是极致的控制力。

他点点头,说差不多,随后又问我:那你知不知道这是一种很笨的苦功夫?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喜欢控制。

我是一个近乎病态般苛求绝对掌控自身的人,可能是童年经历带来的那些过于强烈的刺激所导致的安全感缺失,在我身上催生出了一种极其矛盾的特质——

一方面我渴求释放,一方面我又渴求自控。

当冯远征老师告诉我,格派的核心是‘通过残酷的形体、声音和心理训练,使演员能够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甚至献祭自己’时,我感觉到了极其强烈的惊喜。

就是它了!

我开始以极大的热情学习格派演员训练法。

我进步飞快,不久后,冯老师感叹道:你简直是为格派而生的。

而狂妄的我则回道:不,格派是为我而生的。

冯老师哈哈大笑,而我却默默将视线投向远方。

格洛托夫斯基大师建立了贫穷戏剧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他的嫡传弟子、指定继承人汤姆士·理查兹继承并发展‘艺乘’研究;

另一位杰出戏剧家,他的重要追随者,尤金尼奥·巴尔巴先生编辑出版《迈向质朴戏剧》,将格派理论提炼总结并进行全球传播;

他在美国教学时的第一批学生,斯蒂芬·旺,撰写了《心灵的杂技:形体训练表演课》一书,致力于将格氏严苛的形体训练与具体的场景实践、角色塑造技巧结合起来,弥合了格氏体系中形体探索和表演技巧之间的缝隙;

而大师在中国的唯一一位隔代传人,师承梅尔辛教授的冯远征先生,正在试图为我厘清体验和体验、方法和方法之间的区别。

我接受了上述的所有营养,忽然间野心勃发——

贫穷不够,质朴也不够,格派的终点,应该是真正的残酷戏剧。

将一位演员,从身体到心灵,进行极致的磋磨,每一次训练都痛苦到濒临崩溃,直到本我从一瘫烂泥中跃出,从而超越对于肢体的有意识控制,实现用情绪来主导肢体自发展现的终极目标。

中国哲学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落到表演上,也是三重。

没有控制。

完全控制。

不再控制。

任何一种表演体系走到最后,试图实现的都是‘不再主动控制的自然生发’。

但是,不管是斯氏、或者方法派、亦或者表现派,都难以在自然生发状态下实现肢体的细微精确反应。

所以那些大师级演员在表演的时候,都是多种方法并行,体验中有设计,设计里有体验和替换。

这已经能够做到表演世界里95的事。

但这不够纯粹极端,所以永远做不到剩下的5。

而我,一位来自中国的新人演员,妄想着冲击最后的5。

那是神的领域,是只有经历足够的残酷之后才能最终磨砺出来的新生。

其实现在已经有了残酷戏剧的雏形,但在实践层面,人们总是难以触及真正的残酷。

核心问题在于,要怎么做,才能在不伤害演员的前提下将训练方法和训练量推进到可以产生质变的极限?

这需要受训者具备一副极其健康耐操的身体,同时精神极度坚韧,信念感无与伦比。

在我之前,格派早已式微。

那些散落世界各地的格派传人们,甚至已经守不住质朴戏剧的旧路。

冯远征老师最初甚至不相信我能够完成基础训练。

可我不但完成了双倍三倍的训练量,甚至还从其它训练体系里汲取到了足够的营养,建立了大半套能够对应到具体表演中的极限训练法。

做到这一步之后,开始轮到我不相信了……”

方星河娓娓道来的声音忽然停住。

他转过头,看向台下,目光锁定在刘一菲脸上。

大厅里数百同行、记者、明星、嘉宾,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听着台上少年开宗立派的狂言,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方星河忽然展颜一笑,声音变得清越,表情变得欣慰。

“我不相信,除了我之外还有第二个人能够在这套终于称得上残酷的体系里坚持下来,我感觉我好像干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我用极致的折磨将自己变成了一个表演疯子,我距离真正的大师好像只剩下最后的5到10年时间。

但是,相对更温和的传统格派都已经难以延续,我的癫狂除了将自己变得更加孤独之外,到底还有什么价值?

然后,就在拍摄这部《少你》时,刘一菲小姐让我找到了这套残酷戏剧体系存在的意义。

在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非拍摄日,她每天要承受六训六餐。

拍摄日则改为早晚两训,加大单位时间训练强度。

因此,你们看到电影中的陈念时时刻刻都塌着肩膀,眼神疲惫麻木,整个人身上好似压着难以承受之重。

这其实是自然生发的肢体反应,真实,客观,有冲击力。

她能拿到影后这一殊荣,确实不是源自于天赋,而是她的勇敢坚韧执着得到了奇迹的嘉许。

这比我获奖还让我感到开心。

不怕说一句大实话,我个人更希望拿到的奖项是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那才是对我所有工作的完整表彰。

但是,我和刘一菲小姐同时包揽了影帝和影后,这一结果还是令我非常惊喜。

因为这意味着我实现了当初学习时对于冯远征老师的承诺。

我说,我会让格派在我手中发扬光大。

现在我做到了。

同时,戛纳影帝这一殊荣,也让我初步实现了个人的野望——

我要让残酷戏剧这一邪道流派,走上表演艺术领域的最高峰,去看一看只有神才能俯瞰的风景。

走到现在,路途已半,前方却愈发广阔。

在此,我想向各位前辈、各位表演艺术家、各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师们骄傲地宣告——

从今天开始,格派的正统传承在中国,在北电,在一个小小少年,方星河手上!

相关理论和具体的实践方法,我将尽快总结成型,著述成书,并且热切期待得到大家的指点、斧正与交流。

最后,感谢戛纳评审团对我的认可,谢谢大家!”

发言结束,方星河对台下轻轻颔首,随后毫不恋栈地大步下台。

一步、两步、三步……

台下一片死寂。

现场众人怔忪着也凝固着,好似失了神一般。

四步、五步……

开始有稀稀落落的掌声响起。

六步、七步……

轰的一声,掌声勃然爆发!

全场观众肃然起立,没有轻浮的口哨,也没有喧嚣的叫好,就只有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尔后,因为方星河这别开生面的发言,戛纳组委会甚至临时更改了正式流程,将本届评委会主席帕特里斯请上台,专门为此事致辞。

老帕和于佩尔并肩站在一起,第一句话,便公开破例,强调了方星河这一影帝的来源和投票细节。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情况。

我想,是时候做一些不同寻常的解释了。

将影帝影后同时颁给来自同一部影片的男女主演,这是戛纳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特殊荣誉。

这一决定,将导致强烈的舆论反应,我们知道,并且早已为此做好准备。

做出这一决定并不容易,或者更确切的说,非常艰难。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认同Starriver获得本届影帝,其实在他和《乌扎克》的两位男主演之间,我们评审团有过一点小小的争议。

单纯从表演效果上来看,Starriver和穆扎法尔·奥兹德米尔、麦哈麦特·伊敏·托普拉克两位演员相差仿佛,各具特色。

有评委认为,Starriver年轻且野性,与角色张小北存在高度同质化,本色出演的成分很大,所以尽管表演效果非常杰出,但是不应该视为纯粹的演技展现。

也有评委认为,Starriver在完成了编剧和导演工作之余,在表演上也贡献出如此精彩的表现,配得上影帝表彰。

还有评委认为,既然已经给了《Betterdays》一个影后,那么,在Starriver的表演没有同刘一菲小姐拉开明显差距的前提下,就不应该再将影帝发给同一部影片。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考虑,Starriver还是最佳导演的有力竞争者,我们到底是应该表彰他的导演工作,还是表彰他的表演工作?

这同样也是一个问题。

因此,评审团为此事争论不休,探讨了相当久的时间,并且经历了整整四轮的投票。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Starriver是否配得上今年的影帝,他当然配得上。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有限的奖项里,我们到底更应该表彰他在哪一个领域的贡献。

最终,我们重新看了一遍《Betterdays》,然后某位评委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他问大家:你们有没有注意到,Starriver和xixi的表演极其和谐,共鸣程度非常深,导致我们在观影时感受到一种如临现场的真实、自然和顺畅?

于是我们再次回过头,重点审查两人相处的片段。

最终形成的结论是:两人具备高度相似的表演一致性,那些真实细腻的表演细节毫无设计痕迹,并且起到了强烈的互相刺激,从而让他们的表演在共鸣中融合并升华。

这是一对不能拆开的对手戏搭子。

他们互相刺激,互相引导,互相成全,最终贡献出小屋、审讯室、看守所等多场经典画面。

既然刘一菲小姐已经荣获影后殊荣,那么,将影帝颁发给她的引导者和共鸣者,便是最完美的结局。

因此,经过评委团的一致认可,在第5轮投票中,我们以7:2的同意率,将影帝颁发给Starriver,以此表彰他的杰出工作成果。

但是,诸位,请注意——

在颁发这一奖项时,我们并不知道Starriver还是刘一菲小姐真正意义上的表演导师。

我们也不知道刘一菲小姐是Starriver用他的残酷戏剧理论磨砺出来的第一颗钻石。

所以,刚刚在台下听到Starriver的感言,我心潮澎湃,几乎激动到想要啜泣。

这个结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梦幻,更加美好!

我是一个从业了将近50年的老导演,我看着一代又一代的演员在表演艺术的道路上不停探索前行。

最开始,我只关注他们的表演效果。

渐渐的,我开始关注他们的艺术理念。

到现在,我越来越重视他们的自我实现。

只有具备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的演员,才能够将导演心中的画面以最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

于佩尔就是一位经常能够给予导演以极大惊喜的大师级女演员,所以她是我们最梦寐以求的合作对象。

可是,这样的演员实在太少了。

我的意思是,同时兼具了强烈的表演使命感、雄伟的艺术野心、以及杰出表演才能的演员,全世界都不多,新生代甚至找不到一个人。

这对于整个电影世界而言,无疑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可怕的预兆。

现在,我非常激动地发现,原来新生代演员们对于表演的信念,对于艺术的追求,非但没有断代,反而比他们的前辈们更具野心,也更加坚定执着。

相比于区区一座奖杯,这是更加值得我们欢欣的发现。

在此,我仅代表本届戛纳评委会,向演员方星河表达诚挚的恭贺。

然后,我仅代表我本人,向你提出纯粹的期望——希望你能够坚持初心,尽快将你的残酷戏剧理论完善,并且结合实践方式,在表演艺术领域再立新峰!

而这,将是本届戛纳电影节最具意义的发现!

等到你真正成功的那一天,这就不是我们对你的表彰,而是你带给戛纳的荣耀。

我将满怀憧憬地期待着那一天!”


上一章  |  Z世代艺术家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