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小说网 >> 问九卿 >> 目录 >> 第424章 风物

第424章 风物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4日  作者:姒锦  分类: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姒锦 | 问九卿 
→、、、、、、、、、、、、、、、、、、、、、、、、、

到西疆传旨的内侍捧着圣旨躬身,笑得见牙不见眼。

“小的给殿下道喜了,陛下体恤您在边关辛苦,特准班师回京好生将养,这可是天大的恩典呢……”

李肇接过圣旨,淡淡颔首:“有劳公公跑这一趟。”

转头吩咐来福,“备些薄礼,送公公去歇息。”

打发走内侍,帐内静了下来。

元苍忍不住凑上前来,挠了挠头:“殿下,这旨意来得蹊跷,半句没提开放关隘、云岭互市的事,莫不是京里有什么变故?”

“不蹊跷。”李肇将圣旨卷好,“父皇这是给孤递梯子,想让孤顺着台阶下。”

他面不改色,低头提笔写着什么。

“传令下去,十日后拔营。”

元苍领命退下。

李肇望着案上的圣旨,轻轻敲了敲桌面,让人找来一块带骨肉给黑十八,领着它去找薛绥。

“平安,还记得贤王妃提及的滇州风物吗?”

李肇的动作很快。

十日后,回京的车驾便整装出发,旌旗仪仗一路招摇过市,引得沿途的百姓,远远地观望。

得胜还朝,满是荣归的喜气。

谁也没留意,车队行出三十里后,一队轻装简从的人马悄悄分出来,改道向南,直奔滇州而去。

车轮碾过融雪的路面,发出辘辘声响。

薛绥坐在车中,手指落在膝上……

她今儿穿了一身素雅的滇绣,针脚细密,绣着缠枝山茶,料子柔软,摸上去顺滑生温。

许久没有这般仔细打扮,她不自在地摸了摸鬓边。

触手也不再是扎手的灰白短发,而是一头柔软的“青丝”——

那是李肇命匠人赶制的,用乌黑发丝细细钩织的假发,衬着黑绸衬底,簪一朵小小的绢花,竟瞧不出半分虚假。

“还习惯吗?”他看着她,目光温和。

薛绥微微晃了晃头,眉梢轻扬:“比想象中轻巧。殿下费心了。”

“总不能让你一直戴着幕篱见人。”

李肇伸手,轻轻抚过她的发鬓,又从身旁的锦盒里取出一支黄杨木簪。

正是那日在小镇买下的那支。

“试试?”

薛绥低下头,配合地微微侧首。

假髻终究不如真发来得服帖,一缕碎发垂落下来。

李肇替她别在耳后,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颈侧,引来她轻轻一颤。

“怕什么?”他呼吸温热,极有耐心地将假髻理顺,再将木簪缓缓插入发间。

端详片刻,满意一笑。

“这般好看,果然不负这满头青丝。”

“殿下这是夸我,还是夸工匠的手艺?”薛绥挑眉看他。

李肇笑了,“自然是夸你。”

一路往南。

滇州气候温润,与西疆苦寒全然不同。道旁繁花似锦,远近的山峦田野里,泛着一片苍翠的绿意。

马车刚驶到贤王府前门,便见贤王李劭带着家仆在道旁等候。

“太子殿下,一路辛苦。”李劭含笑行礼。

温氏也是笑意盈盈。

一见薛绥便走上前来招呼,眼中绽出赞叹的光:“姑娘这发髻梳得真好,若不是提前知晓,我当真要以为六姑娘青丝复生了。”

她说着便自然地挽住薛绥的手,浅笑低语。

“路上可还顺畅?滇州气候暖和,但潮气重,姑娘初来乍到,可有不适?”

薛绥微笑回礼:“劳王爷王妃久候。一切都好。只是此番前来,要叨扰二位了。”

“这是哪里话?”温氏笑意温婉,“殿下与姑娘肯来,我们欢喜还来不及。府里早已收拾妥当,就盼着贵客临门呢。”

二人客客气气地说着话。

薛绥注意到温氏今日穿的是一件半新不旧的湖蓝色襦裙,料子普通,但浆洗得干净挺括,发间簪着一根银制珠钗,不张扬,却显清丽婉约。

温氏察觉到她的目光,抿嘴一笑,“王爷常说,在自己地头上,怎么舒坦怎么来。太子殿下和姑娘都不是外人,我便偷懒了。让姑娘见笑。”

薛绥颔首:“王妃这般正好,看着亲切。”

温氏松了一口气,更添了几分的亲昵。

“王爷听说殿下和姑娘要来,早就吩咐人备下了滇州最新鲜的菌子和河鲜,还有本地的蔬果,就等殿下和姑娘来尝鲜呢。”

“王爷和王妃有心了。”薛绥道谢。

李肇与贤王李劭走在稍前,低声交谈着,气氛瞧着也比在永定时松快许多……

贤王府邸白墙青瓦,依山傍水,算不上奢华,庭院也不大,但处处都种有花草,地上落了一层花瓣,很是雅致。

温氏引薛绥去客房更衣歇息。

房间宽敞明亮,两个小丫头手脚麻利地送来热水,又悄无声息地退下,很懂规矩。被褥也晒得暖洋洋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兰花香。

“姑娘看看还缺什么,或是有什么不惯的,只管吩咐这两个丫头,或者差人来告诉我。”

温氏话语朴实,字里行间,全是掏家底待客的热忱。

说着,她又递过一方帕子,“这是用本地产的木棉织的,吸水软和,姑娘若不嫌弃,擦手拭汗都使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多谢王妃,劳您费心。”薛绥接过帕子。

目光扫过温氏的手指,指甲修剪干净,不染蔻丹,看得出来,日常是做惯了活计的。

她便真心赞道:“王妃绣工也好,这兰草清雅。”

温氏笑了笑,又是无奈又有些自嘲:“不怕姑娘笑话,说是王府,可滇地偏远,王爷又不喜奢华排场,府里人手短缺,许多事情只能自己动手。针线活计,这些年也练出来了。”

她诉的是清贫简朴的苦,却听不出半分怨怼。

只听出远离京城纷争后的踏实与平静。

薛绥了然一笑,不再多言。

送走贤王妃,把伺候的丫头也打发下去了,小昭才凑上前来,压低声音道:“姑娘,这贤王妃真是半点架子没有,听说她当年也是京里数一数二的贵女,谁料嫁与贤王为妃,会过得这般……这般朴素。”

薛绥淡淡一笑:“朴素些好,安稳才是难得。”

小昭叹气:“话是这般说,可身为王妃,日子过得这般紧巴,也太委屈了些。”

薛绥看着她笑,“你是不是还惦记着关侍卫,想早些回京?”

小昭的脸蛋腾地红了,“姑娘!”

她跺了跺脚,嗔怪道:“人家不是在为贤王妃抱不平吗?”

关涯伤势渐好,熬过了危险期,醒来后得知昏迷时小昭对他的细心照料,很是感动。薛绥瞧着二人有点那么眉来眼去的意思,这次关涯先行回京养伤,她便想让小昭一同回去,却被她断然拒绝了。

“我才不惦记他,在婢子心里,谁也比不得姑娘。”

小昭说着,抱着薛绥的行李,便退到一旁去收拾了。

薛绥看着她这副模样,忍不住失笑。

“姑娘也想你觅得良缘呀。”

夜里,贤王备下接风宴,为太子洗尘。

滇州府里的几位亲信属官,也受邀作陪。

席上的菜式,多是滇州本地风味,用土窑的陶碗盛着,热气腾腾的,鲜亮而诱人。席间还有身着异族服饰的少女弹奏,别有一番风情。

李劭举杯敬酒,语气诚恳。

“滇州僻远,无甚佳肴,唯有几样山野时鲜,聊表心意。殿下与六姑娘莫要嫌弃。”

李肇含笑饮了,又尝了几筷子菜,点头赞道:“风味独特。寻常宴席上,可吃不到这踏实的滋味。皇兄皇嫂有心了。”

薛绥也微微颔首。

李劭与温氏对视一眼,松了口气。

“殿下谬赞,都是些家常吃食,能合殿下口味便好。”

宴席气氛融洽,不见朝堂虚礼,倒似寻常家宴。

李劭说了几桩滇地官民之间的趣事,众人附和着,笑声朗朗,全无虚情假意。温氏则是细心地为薛绥布菜,低声介绍着每样食材的来历和吃法。

薛绥听得认真,吃得自在。

李肇与李劭碰杯浅酌,唇边噙着浅笑,也不见拘谨……

一派融融暖意。


上一章  |  问九卿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