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小说网 >> 重启人生 >> 目录 >> 0378【我在说实话,你们却认为我在吹牛逼】

0378【我在说实话,你们却认为我在吹牛逼】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  作者:王梓钧  分类: 都市 | 都市生活 | 王梓钧 | 重启人生 
现场的领导们,大部分都不知道云技术能用来干啥。

但不妨碍他们重视这个技术。

事实上,此时那么多中国企业家,也就寥寥几人认为云技术很重要。

即便到了两年之后,互联网大佬们参加IT领袖峰会时,李彦鸿还在公开讥讽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而小马哥则认为云技术太过遥远不切实际。

不过,小马哥虽然嘴上那么说,回去就召集腾讯高管开会,当年便悄悄立项做云技术研发。

华为也是在那一年,正式公布云计算战略。

而李彦鸿呢?

他之所以说“新瓶装旧酒”,是因为百度2008年就有成果了,其前置技术的基础研究甚至可以追溯到2003年。

只不过,李彦鸿并不太同意云概念,觉得这个说法过于花里胡哨,直至向第三方开放才改名叫百度云。

这玩意儿太重要了,即便陈贵良不懂技术,也知道云计算未来会影响到政务、金融、制造、医疗、教育、交通……等各个领域。

提前砸巨资进去,一旦攻克技术难关,就能奠定行业标准,滚雪球一样形成专利壁垒。同时绑定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享受市场爆发式增涨的红利。

五年时间投10个亿,不只是说给领导们听的,也是说给国内顶尖人才听的。

这么巨量的资金,会像一颗强大的磁石,吸引国内尖端技术人才加入。

当然,陈贵良满嘴跑火车的能力,还是万万比不上人家马杰克。

马杰克明年怎么说的?

他说阿里巴巴做云计算研发,每年都要投进去10个亿!

先别管这个说法有多扯淡,就问你噱头够不够足,对高端人才有没有吸引力?

“陈总,据我所知,云概念是谷歌提出的。你对这个技术有什么远景期待?”一个记者现场提问。

陈贵良说道:“我认为云计算只是一个开始,10年以后将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像科幻小说里那样开发人工智能。”

他知道记者跟领导们一样,大部分都对此毫无概念,甚至是近期才知道有这玩意儿。

所以,与其分析说明云计算的重要性,不如直接把人工智能扯出来。

否则你让啥都不懂的记者如何报道?

果然,“人工智能”四个字一出,现场记者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还不知道该如何提问的记者,此刻纷纷举手想要发言。

又有一位记者被选中:“陈总觉得10年以后就能出现人工智能吗?这种人工智能先进到什么程度?它具体能用来干什么?”

陈贵良说道:“只是初级的人工智能。举个例子,如果搭载在汽车上,它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尤其在特殊场景之下,比如港口,整个港口全部实现智能化,一个工人都不需要,装货、运货、卸货全部自动化操作。现在的煤矿经常出事故,以后直接让人工智能去挖煤……”

记者们听得两眼发光,别管是不是扯淡,这玩意儿报道出来绝对吸引眼球。

领导们也听得饶有兴趣,但基本不怎么相信。

周瑞平和许世伟已经目瞪口呆,他们此刻心想:不愧是老板啊,果然比我们会忽悠。好端端的签约仪式,搁这跟大家讲科幻故事呢?

又有记者问:“那是十年以后,五年以后呢?”

陈贵良继续说道:“现在都说互联网,我认为云计算可以催生出物联网。即万物互联。你的手机,你的汽车,你家里的冰箱、电灯、空调、电视机,甚至是房门和窗帘……全都可以网络连接起来,用一台手机就可以进行操作。如果研发出面部和语音识别系统,进门直接刷脸就开了,不用那么麻烦掏钥匙。回家直接用嘴喊一声,电灯、窗帘、电视机自己就开了。”

“五年时间能做到这种程度?”一个记者惊叹道。

陈贵良说:“五年不够就六年,六年不够就七年,十年之内必定能够成功。”

整个记者问答环节,陈贵良都在聊科幻般的未来,记者们听得是如痴如醉……嗯,几乎没人相信。

他们把新闻标题都想好了:《五年砸10亿赌未来——陈贵良是科学狂人还是在白日做梦?》

陈贵良最后来一句:“五年10个亿的投入,只是最初期的投资。未来还会有50个亿、100个亿砸进去!”

领导们纷纷侧目,他们见多了骗子,咋感觉陈贵良也有点那个味道?

不过,领导们没有打断他满嘴跑火车。

因为陈贵良太懂新闻学了。

上次中科曙光的云计算中心签约仪式,全程都只是干巴巴的一问一答。记者们半懂不懂,甚至一点都不懂,问出各种外行问题。中科曙光在回答时,也只按部就班说一些既定计划。

当时几十家媒体报道出来,根本就没有引起社会关注。

现在不一样,可以让陈贵良可劲儿忽悠,绝逼能够获得巨大的话题度。

有了话题度,蓉城对高新产业的扶持政策,就能引起更多业内人士注目,吸引更多的高新企业和高端人才。

仪式结束以后,省里那位领导跟陈贵良握手:“陈老板的口才真好。如果没有做生意,来政府的宣传口,也肯定是一把好手。”

陈贵良感慨:“我都是在讲实话,没有半点在吹牛,我们会按照这条路线来努力发展。”

领导说:“我相信你说的都是实话,科学创新就应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你信才怪了。

其他领导也过来握手,众人和记者们一起去用餐。

陈贵良跟诸多领导觥筹交错,喝得半醉又去接受媒体专访。

几十家媒体,不可能全给专访。

只挑了《中青报》、《川蜀日报》、《西华都市报》和《每日经济新闻》,另外川蜀电视台用摄像机怼脸采访了几分钟。

电视台的镜头里,陈贵良红光满面,似乎因投资而显得特别兴奋,其实纯粹就是中午跟领导们喝多了。

几家报纸,估计商量了一下,他们专访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但都提及了预测经济危机。

记者:“林教授在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之前,写了一篇论文预测经济危机。陈总是论文的二作,还被注明对论文有特殊贡献。你是怎么猜到爆发经济危机的?”

陈贵良:“去年我筹备上市整整一年,IPO路演阶段刚好遇到上市的地狱期。所以我仔细观察分析了美国及全球经济形势。或许是旁观者清,我觉得美国的次贷问题已经积重难返,而且全球众多金融机构都牵扯进去。一旦引爆,必然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记者:“这跟林教授在论文里的分析角度不一样。”

陈贵良:“我只是用非常粗浅眼光来推测。而林教授的论文,却是从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来论述。他看的是全局,高屋建瓴。我看的是局部,一叶知秋。”

记者:“高屋建瓴和一叶知秋,这个阐述很精彩。一叶知秋需要非常敏锐的嗅觉。现在各行各业都不景气,但SNS网站和网络游戏却在爆发式发展。你当初选择做SNS网站和网络游戏,也是预测到这两个行业有前途吗?”

陈贵良:“我是相信我们的政府,会大力度快速投资通信相关基建。所以网民数量必然激增。网民数量激增,网络游戏玩家能不增涨吗?还有就是web2.0,我一直认为它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去年那么多人唱衰,我依旧坚信不疑。”

记者:“为什么说web2.0是必然趋势?”

陈贵良:“我们可以把目光放远一些,放到从先秦以来的古代。刚开始在什么东西上写字?甲骨、钟鼎、册简、布帛,这些东西有的贵、有的重,有的又贵又重。所以,知识、教育、文字都掌握在一小撮人手里。”

记者:“这个角度非常新颖。请继续说。”

陈贵良:“后来有了纸张,于是出现科举,知识、文字、教育开始下沉。直至宋代,纸张变得普及,文学体裁可跟着转变。宋代的词和曲变得流行,这都是更大众化的文学和艺术。到了明代,纸张更便宜,印刷术也更先进。于是有了小说。”

记者:“能综合性的捋一下吗?”

陈贵良:“哈哈。我是说以前的电脑和网费都很贵,就像先秦以来的甲骨文、钟鼎文、诸子百家一样,是只有少数人用得起的东西。它必然具备权威传播属性,就像2000年初的门户网站。而后来的诗歌、词曲和小说,则像现在的SNS网站。人人都可以创作,人人都可以传播。”

记者:“非常有道理,读史可以明智。”

陈贵良:“其实唱片行业,早就经历过这种发展历程。刚开始录音设备贵,唱片公司必须重资产投入。后来录音和演奏电子化,中小型唱片公司就冒出来了。再进一步发展,就是个人唱片公司,乃至于网络音乐。个人唱片公司和网络音乐的出现,不就是唱片领域的词曲小说,不就是网络社区里的SNS网站吗?这是类似发展的共同本质。从权威到平民,从门户到个人。”

记者:“难怪陈总预测得这么准,是因为能够抓住事物发展本质。”

陈贵良:“其实电商发展迅猛,我也早就料到了,同样得益于国家的基础建设。但阿里巴巴他们先入局,我想再杀进去非常困难,所以只能被迫放弃。”

记者:“现在电商也是投资热度,各大公司都在进军电商。你最看好哪家?”

陈贵良:“淘宝和京东。他们分别代表电商的其中两种发展模式。”

记者:“能详细分析一下吗?”

陈贵良:“不能。”

记者:“为什么?”

陈贵良:“除非他们花钱请我做分析。”

记者:“哈哈,你很自信。”

陈贵良:“没自信就别做生意了。”

陈贵良一直搞到半下午,酒都醒了才结束几家媒体的专访。

他直接从地下车库,坐车前往双流赶飞机。

签约现场外的年轻人,从早上一直蹲到傍晚,中午在路边吃了一个盒饭。直至傍晚才跑去打听,但工作人员没有透露任何信息。

就这样蹲了两天,他才跑去网吧查消息,从陈贵良的社交账号动态,得知陈贵良早就已经回京。

于是,他又连忙买机票追过去。


上一章  |  重启人生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