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小说网 >> 二郎至圣先师 >> 目录 >> 151.秘籍在民间

151.秘籍在民间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03日  作者:八月飞鹰  分类: 玄幻 | 东方玄幻 | 八月飞鹰 | 二郎至圣先师 
王阐的提示,徐永生大约能明白其中道理。

大乾皇朝立国之前的皇朝,维系时间较短,不足百年,但好歹还是一统天下。

而再往前,这片大地则是非常漫长的分裂状态,长期南北朝对峙。

其中北朝甚至还分为东、西两面,有过长时间的较量。

最终以西统东,再以北统南,方才最终结束分割对峙的时局。

韩振体内与魏氏有关的神剑,便是当年北朝还西东分割时,西北一朝八柱国神兵之一。

前朝起于西北,而大乾皇朝龙兴之地虽然在河东晋阳,但同样也是西北一系。

乾廷帝室秦氏一族祖上,正是当年西北一朝八柱国之一。

而东北一带,彼时最核心的地区则是河北、山东。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那里可能存在少数埋没于民间的武道绝学,乃至于一些不同于现在大乾朝规制的儒家晋升典仪。

皇朝更替之下,固然有些世家流传千古,屹立不倒,但同样也有另外一些家族,最终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就此断了文脉甚至血裔。

而这些世家可能残存下来的典籍奥秘,便是王阐先前寻访的对象。

只是他运气可能比较霉,脸有些黑,几年下来一直没有收获,于是最终放弃。

但如果徐永生有意向,王阐也不介意鼓励和帮助他。

哪怕二人都是有朝廷正式品轶在身的武学宫讲师……

至于江南方面,道理是一样的。

以北统南,南朝覆灭后,不论皇室还是当地名门世家以及南朝权贵,或是被北朝俘虏,或是流散,或是归顺于北朝。

很多儒家晋升典仪和武学秘籍,同样在战乱中流入民间。

之后包括大乾皇朝在内的两个皇朝,针对如此情况都有所清剿和搜集。

到如今统一天下的皇朝已经是又一次更迭,数百年过去,所余者有限,寻找自是不易。

王阐自己没有成功,介绍给徐永生,更多也是出于碰碰运气的考虑。

而对徐永生来讲,谛听收集消息的范围有限。

不提上一个定都于东都的皇朝,就光说大乾皇朝开国以来,河洛被大乾,大坤,再大乾这样翻来覆去的洗了好几遍,民间传承自然少之又少。

自己当初能得到一个九品晋升八品的民间儒家法仪,已经算是运气好了。

有王阐推荐,徐永生便考虑以后找时间和机会,亲自走一走山东、河北、江南。

到了那片区域后,再试试看虚幻谛听能不能因此有所收获。

只是他无法控制谛听每晚究竟带什么消息回来,因此这事某种意义上来说同样是碰运气。

虽然为王阐感到遗憾,但他不好开口建议王阐再多等几年,等他试试看。

一方面他不好解释其中缘由,另一方面眼下也不知能不能有收获,什么时候才有收获。

至于说北、东、南三个方向先选哪一个。

徐永生当前的打算,是先选江南。

原因在于……顺路。

他脑海中神秘书册第二页上神兵图的提示,这段日子以来,发生了变化。

原本靠近自己的线索,不断向西北而去,并且是一去不回头。

随着双方之间距离变化,最终超出一定极限,神兵图针对新线索的提示,骤然大转弯,变得南辕北辙。

提示指引,从西北方向,突然变成徐永生的东南方向。

假定接下来两条线索都是李二郎相关图谱,当前变化估计是第二幅李二郎图谱一路向西行,同徐永生之间的距离变远,超过了他跟原本较远的第三幅李二郎图谱之间的距离,于是神兵图优先指引更近的一方,便自动切换了位于东南的第三幅李二郎图这里。

按照距离估算,徐永生跟位于东南的第三幅李二郎图谱之间,其实也颇为遥远,对方极可能在岭南之地……

这第三幅李二郎图谱,眼下倒是安安静静保持不动,只是不知具体收藏在何处,有待将来徐永生亲自过去查探一番。

眼下倒不急于一时,他先专心养花栽树,救活一株株枯萎的草木,以完成儒家修行第四层“仁”的相关历练。

除非这位于东南方的第三幅李二郎图谱也改变位置,否则徐二郎将来总是要往南边出一次远门。

届时可以顺路在江南一带乃至于岭南一带,寻访大乾朝廷规制以外的儒家晋升典仪,且看谛听图还能否给自己带来惊喜。

当前,徐永生先继续自己学宫讲师的生活。

朔方,灵州城。

郡王府内,坐镇朔方军的灵州郡王谢峦,这时正背负双手,注视面前桌案上的地图。

他的长子谢华年,立于一旁。

“北疆国泰民安,河东常节度晋升武圣之境,我们或该退一退,免得树大招风,齐王殿下那边,也可规劝少许。”谢华年开口说道。

谢峦微微颔首,神情略有些担忧:“齐王殿下近来同姜氏,冲突越来越激烈了。”

虽然谢峦本人也同国相姜志邦有私人恩怨,但北疆平靖后,谢峦面对姜氏反而更退让少许,双方暂时相安无事。

谢华年这时的视线也落在地图上:“时隔不到两年,陛下便再次有意在西北方向动兵么?”

谢峦:“陛下的想法,先东后西,先北后南。

东北和正北当前已经平靖,如果再解决西北方向的异族,那接下来就可以专心对付西南了。”

西南石林国不大,但因为地域原因,是个难啃的硬骨头。

而雪原异族,更是如今大乾皇朝的头号外敌。

大乾皇朝先稳定北方边疆后,就要开始谋划着再同西南边一大一小两个强力敌人重新争一次高下。

纵使不能彻底消灭雪原异族和石林国,也要争取在西南边疆打出至少几十年的太平光景。

对这个整体大方略,谢峦、谢华年父子也认同。

只是他们不能只考虑对外。

此前种种迹象看来,当今陛下对灵州谢氏还是非常信重的。

但是,他最宠信的还是姜氏。

谢峦之所以对姜志邦一个三品大宗师面上退让,原因正在于此。

从当前情况来看,双方虽然常有小摩擦,但都无足轻重。

唯一问题在于他们同齐王秦太过从甚密。

燕王秦罗被正法后,皇长子齐王秦太眼下看来最得乾皇看重。

谢峦一方面本就同秦太相交于青年时,乃是多年的私人密友,另一方面同样需要考虑未来。

固然有燕王秦罗和幽州郡王张慕华、平州郡王李崇文的前车之鉴,可如果齐王秦太将来能荣登大位,自然是另一番说法,如今主动切割,届时怕是不好见面。

只能说,当初年轻时感念于同袍上阵的情谊,已经同齐王秦太纠葛太深,没有成为当今乾皇秦泰明的孤臣,那么现在就只能继续走下去了。

但齐王殿下那边,谢峦该劝的自然还是规劝。

“河东常节度那边晋升二品武圣,也可以帮父亲分担北方的隐忧。”

谢华年言道:“燕然、云卓都被重创,按理来说一年半载时间不够他们恢复元气。

但如果大乾对西北用兵,难说他们会不会有少数人马前来袭扰,浑水摸鱼。

有河东常节度盯着,燕然、云卓人便不敢轻举妄动。”

谢峦轻轻颔首。

片刻后,他视线从地图上收回,转而看向自己的长子:“你那里,准备得如何?”

谢华年答道:“已经准备妥当,不过,增补《岁时祭礼疏》容易,费时费力的是要到其他州郡去厘正各地祭祀规格流程。”

儒家武者修行,如果成就第六组“礼”之编钟,想要再向更高武道境界突破,则需完成相关历练:

参照古礼修订增补《岁时祭礼疏》,厘正各州郡祭祀规格流程,消弭僭越混乱。

虽然不至于要将全国各地州郡全部走遍,但整个大乾连关中京畿、河洛都畿在内一共十五道,至少每一道都要选出几个州郡作为代表。

身为儒家四品宗师,谢华年修持儒家五常,主修者,正是五常之礼,当前积累六组礼之编钟。

他眼下距离三品大宗师之境,除了四品晋升三品的儒家修身典仪之外,还差最后一个环节,便是第六组“礼”之编钟的相关历练。

这项历练牵扯的人事、时间还有地方太多太广。

谢华年此前一直辅助父亲处理朔方政务、军务。

平靖北方的大战之后,去年他又主持内地民户迁来朔方。

直到如今,一切都走上正轨,他方才略微轻松些许。

“既然都准备好了,那就开始吧。”谢峦言道。

谢华年视线重新看向地图:“眼瞅着西北便要再启战事。”

谢峦:“不忙,你先从朔方周围近处的地方开始,届时再细看环境。

何况二郎即将突破至四品宗师境界,或可为你我分忧,那样一来,你正好尽快完成历练,为突破三品做准备。”

想到灵性天赋层次也从上乘提升到入圣的谢今朝,谢华年面上亦露出笑容:“是,父亲。”

谢峦徐徐说道:“你成就二品儒家武圣在望,我谢家奠定文脉的曙光已现,这种时候固然不可急躁,但也需不断前行。”


上一章  |  二郎至圣先师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