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小说网 >> 圣女来时不纳粮 >> 目录 >>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圣械庭,发条永不息之城(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圣械庭,发条永不息之城(续)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02日  作者:稚嫩小菠萝  分类: 奇幻 | 历史神话 | 稚嫩小菠萝 | 圣女来时不纳粮 


水晶宫名为宫殿,实为商业街,所以其实两侧的楼房都是商用房。

特殊的三角形架设,让雨水无法囤积在玻璃上,只能流淌到两侧楼寓的屋顶上。

雨水,会再沿着铁皮管道,流到水晶宫两侧,通过圣械廷的地下水系统排到污水池中。

一座水晶宫的楼寓三层,这是工作人员才能到达的楼层。

而眼前的人,却是能轻易踏着钢骨架的砂浆地面,走上这第二层。

只因这不是别人,而是圣联的教皇,圣孙冕下。

拿起一瓶胡椒味的汽水,身穿高领蛛丝布僧侣装的霍恩站在高窗玻璃间,朝着楼下望去。

水晶宫一层的步行街大概250米长,24米宽,每天可以容纳3000到5000人左右游览。

至于第二层,在第一层步行街的基础上,还用石柱拱廊搭起了4米宽的附墙平台。

拱廊平台一方面供游客上二楼游览,另一方面则是为一楼的展厅提供遮荫。

夹在天蓝色墙面与青灰色地面之间,穿着各色服装的旅客与游人络绎不绝。

玻璃穹顶之下,还能看到一株株高大的绿叶植物,很多都是少见的黑蛇湾的热带树木。

不少帝国的博物学家们,望着这些伸出穹顶的植物,总是要啧啧赞叹一声“高植物”。

在花圃与树木之间,是大大小小来来往往的人群。

在水晶宫街道的中央,是一排给自己拉投资的工程师或发明人摊位。

至于两侧楼房一楼的大门敞开的展厅内,则是摆放了各种圣联或本地公司或修道院送来的展品。

这些展厅挂着各式各样的牌子,有售卖各种种子与新式农作物的,有售卖简单机床给工匠的,还有售卖各式新工具乃至武器的。

甚至还有展览古文物,书籍,神奇动植物甚至是黑龙首、圣柜等圣遗物的。

像各式农业机械更在其中,包括不同品牌的脱粒机、播种机与收割机。

这些农业机械以及武器盔甲,是圣联这一次博览会的核心。

那些外面的钢骨架玻璃穹顶,以及那些结构精巧的机械,都只是原型。

相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它们的成本匹配不上它们的需求。

用希洛芙的话来说,就是图一乐,大玩具。

至于这些农业机械,才是目前帝国或者说东大陆最需要的机械。

其中最明星的一个,就是圣联工程师麦克考密设计研发组装的马拉式收割机。

哪怕是更新了镰刀,传统人工收割每人每日仅割2到3亩小麦,且需后续人工捆绑。

麦克考密的马拉式收割机靠着往复割刀、拨禾轮、输送带三样新结构。

通过2匹马牵引,每日可收割60亩,相当于20到30个劳动力。

不过,尽管是畜力驱动,可随着复杂功能的完成,迎来的便是复杂零件的需求。

齿轮,轴承,铰链,螺杆……

背后得是多少圣械廷的工房在参与制造啊,又能带动多少热泉堡和贞德堡的岗位?

对于那些法兰和莱亚投资人来说,只要这个机器的确可行,其收益就太大了。

如今市场上,虽然公簿农与佃农不允许买卖,往往也会随着土地流转和招募。

一个公簿农或佃农的招募价格,大多在日薪半第纳尔左右,包吃住。

只有在收割季节或者那些农活好手,才会有更高的价格。

这个价格,在近五十年来日日都在降低。

究其原因,还是王庭廉价粮食的输入,哪怕有着高关税,粮食种植成为了一项成本极高的买卖。

除了那些最老派或土地很广的内陆大贵族老贵族们,几乎没人单纯靠种粮食赚钱了。

从贵族们自己的视角来说,他们也委屈啊。

物价上涨,粮价下跌,那不就只能降低用工成本了吗?

卖的出去,还有你们一口饭吃,卖不出去,大家都得饿死。

你们这群小民怎么就不懂得我们贵族的苦衷呢?

现在好了,有了这马拉式收割机,还要你们农夫做什么?

两匹马加一个收割机,和20个佃农的价格相比,哪个贵领主们还是能算出来的。

况且,那收割机可不会说话,比佃农们好伺候多了。

只要一台马拉式收割机能用五年,剩下的就是纯赚的。

播种时节有播种机,收割时节有收割机。

除了一些杂活需要雇佣少量佃农外,基本就不需要太多人手和人力成本了。

对于那些领主来说,那是大好事啊。

至于失去了工作的佃农劳工们要去哪,那就不关领主们的事了哦。

很多本来只是来看热闹的市民,在发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后,立刻开始组织同乡集资购买。

根据霍恩得到的消息,随着博览会的进行,马拉式收割机的订单已经超过了一百台。

别觉得这一百台少,对于保守小心的商人市民们来说,这已经是极大的信任了。

只有这收割机第一波交付,并且的确显现出功效后,才会有第二波第三波的订单。

除了这些安置在楼寓展厅的机械,还有人群中那些发明家们弄出来的游行机械。

黄铜色的机械逆着人流循环往复,夹杂着咔吱咔吱转动的机械。

机械狗,机械猴子,机械马,陆地自行舟,单轮车……

穿着工装背带裤的“发明家”们,故意将扳手插在屁股口袋内,脑袋上还要戴着镶嵌玻璃片的皮革眼镜。

这主要是圣联对工程师的宣传插画上,总有这套装束。

搞得很多不是这套装扮的工程师,为了给投资人提供信心,都不得不换上了这套装束。

至于这种刻板印象是从哪儿来的,那就得问问伟大的圣孙了。

喝了一口胡椒味汽水,霍恩再向前走了两步,来到窗户边。

他的视线在拥挤的人群中逡巡着,找寻着发条机械们的影子。

这些发条机械结构精巧,连杆挪移,齿轮传动,还有蛛丝与弹簧的展开与收紧。

不过,它们都有一个特征。

碎龙骨制成的,巴掌大小的时钟调谐器就安装在发条仓的侧面。

需要工程师或制造者们,时不时手动或半自动地操控着发条仓的出力。

每当发条释放完成,这些机械便要原地停下,等待主人转动调谐器的发条匙。

这种发条匙只是给调谐器震动提供一个初始动力,纯粹是装饰品。

可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他们用一根小小的发条匙,拧紧了巨大的山铜发条。

对于不通以太作用和能量转移的人,还以为发条仓的动力是靠手动上弦提供的呢。

这些天,契卡给霍恩的报告中就有提到:

不少市民工匠,自行买一些山铜回去,自信满满地准备回去自己造。

听到这个消息后,霍恩自己也是哭笑不得。

估计这些工匠是看零件暴露在空气里,不做任何遮挡,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认为所见即所得。

可他们却是忘了,这是方便工程师调试而设计的。

至于霍恩之所以不大批量售卖这些都有几分现代气质的机械,就是因为它们离开圣械廷立刻就会变成废铁。

如果想要它们在圣械廷之外也能使用,不仅是价格,就连它的体型都要翻上十好几倍!

所需的月汞阻尼液,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除了一些大贵族大富豪能够收藏做玩具外,普通人根本买不起也用不起!

在这个瞬间,霍恩不得不为这些工匠们的钱袋而默哀。


上一章  |  圣女来时不纳粮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