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所长办公室出来,范猛又把张建川和朱炳松喊到自己办公室。
“尖山那边你们觉得怎么查?”范猛手中钢笔在笔记本上敲打着:“这个外边跑的女人有些怪啊,不是白江人,不是尖山人,都认不到,没得道理啊,如果补锅匠和磨刀匠都认不到,那边就断了,就只有看你们尖山这边了。”
“照理说,像庄红梅这种初中都读过一年的,也还长得可以,不应该轻易相信人,随便被人骗走才对,见一两面就能哄得庄红梅上当,说明这个女人真的还有点儿凶,弄不好是个老手,……”
张建川捏着下巴思考,“周朝先和牛大利一去问,目标太大,很多人就忌讳,不愿意说,庄红杏虽然名声不那么好,但毕竟是本地人,问的又是自己姐姐,还有点儿可能,但如果等到后天白江那边补锅匠和磨刀匠没得搞头,庄红杏也没有消息,那就只有去挨着挨着查庄红梅的同学姐姐这条线索了,这没有十天半个月恐怕难得核实清楚,甚至还是有可能根本没有头绪,……”
查案子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子。
线索多,查下来,要么就直接排除,要么就是既无法彻底排除,又无法确定,又或者就是干脆找不到人,没法查下去。
所以大家都觉得有时候破案子就是还是要讲点儿运气。
但还是那句话,运气也是建立在你穷尽一切手段把线索查干净的前提下,才可能落到你头上,否则你不查的话,那就是绝对没得运气。
看到朱炳松进来,罗金保不经意问道:“朱四娃,如何了?看你们整了一下午,这么晚才回来,肯定有搞头吧?”
“有锤子搞头。”朱炳松摇摇头,端起饭碗开始喝稀饭,“都说没看到或者认不到,不是他们本地人,样子也说不清楚,事情又隔了那么久,哪里去查?”
罗金保不动声色,“那这个案子不是就搁起了?恐怕不得行啊,听说被拐走的妹妹凶得批爆,在尖山乡政府里把赵昌元都弄得下不了台,所里不给治安室扎起,那咋个收得到场?”
“没球得那么凶,我看建川去了和那个女子好生说,还是就慢慢说通了,尖山乡治安室那帮人就是懒球得很,啥事都不想去深查,就晓得糊弄人家,人家当然不得依,建川和那个女子说了半天,人家还不是就信了。”
朱炳松满不在乎的态度让罗金保又是震惊又是酸涩。
不是说得那么惊抓抓的,结果张二娃一去就摆平了?
张二娃就这么大的本事?
罗金保也觉得张二娃现在越来越神秘莫测了,和上半年的情形截然两样了。
不说范猛,原来所长和秦志斌对张二娃的印象也很一般。
可几件事情下来,所长明显就开始信重张二娃了。
秦志斌就不说了,他是得益者,肯定更会帮着吹张二娃。
甚至连朱元平对张二娃的印象都有改观。
这不能不引起罗金保的深思。
大家当联防,最后出路是何处,大家心里都有数。
唐德兵蹦得那么起,还不就是想要回罗河去当招聘干部?
李成军和文家福到所里来,唐德兵连忙去买一包阿诗玛来,人家呆了半小时,他阿诗玛都去散了好几圈。
从他进派出所几年,估计都没有这么舍得过。
罗金保心里苦涩,唐德兵这个球样子,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是东坝镇人,听说水管站缺人,也琢磨着去争一下。
但盯着的人太多了。
镇政府里边临聘人员多得很,都打破头想要去。
自己并没有啥子优势,就只有指望区委那边看着自己这么多年在所里的辛苦,没得功劳也有苦劳,考虑一下了。
问题是张二娃户口也在东坝镇,现在看他这个跳颤样子,明显也是冲着招聘干部去的。
不说镇上那些人,就是这派出所里,都冒出来这么一个竞争对手了。
张建川没想过自己就这么去了一趟尖山乡,也会引来有心人的嫉妒,但就算知道,也一样只能面对。
这派出所里庙子虽小,但竞争也无处不在。
他现在的心思就是要协助范猛把这个案子查清楚,虽然也知道就算是查到了线索,但最终要核实清楚,并确定罪犯抓捕归案,那都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这都几天过去了,如无意外,人贩子已经把庄红梅带到目的地了,说不定正在进行交易。
真要等到这边查实人贩子真实身份,那边多半早就交易完成了。
而人贩子拿到钱多半短时间也不会回来,要抓到他们恐怕就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时间了。
只有抓到人贩子,你才能说得上去打拐解救被拐妇女。
这中间哪一环节都缺不得。
不过不管怎么样,张建川都下定决心要把这件事情弄一个水落石出,无外乎就是多耗一些时间,多花一些精力,只要盯着,就有希望。
第二天古应全就开着所里的212拉着几个人直奔尖山。
找到初中校,但这个时候学校已经放了假了,还要去找校长和教导主任。
毕竟庄红梅是十年前读的初中,那个班上的名单还有没有都不好说。
如果找不到名单的话,还只能问几个算几个,慢慢来通过相互回忆补齐。
可教导主任据说和婆娘一起去县里女儿家里去了,找不到人,相当于空跑一趟。
折腾一天,一无所获,所有人都有些沮丧。
7月28日,白江逢场,磨刀匠和补锅匠都找到了。
范猛询问了情况,两人都看到了庄红梅三人,因为庄红梅生得不错,但补锅匠不认识另外两人,而磨刀匠这边则有了一些收获。
按照磨刀匠所说,那两个人中女的他比较面熟,看到过几回,应该是东坝镇的人。
这么多年他碰到过两回,那个女的都是从东坝镇高斗村那边骑自行车出来,应该就是高斗村那边的。
这算是一个线索,但是要作为查案依据查下去,难度极大。
高斗村那一线出来到县道涉及到三个村,高斗村,高坪村,高原村,接近八千人,要把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找出来,估计也应该有好几百。
问题是单凭派出所或者村上的户籍照片,他未必辨识的出来,而且很多人在户籍上也未必留得有照片。
要查的话工作量太大,而且要让磨刀匠来辨认,估计看上几十张照片他自己眼睛都要花了,可靠性大打折扣。
求追读,求月票,求二分段赏!求优质书评鼓励!求加入书单帮忙宣传,最后几天,准备上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