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子盖领着诸多官员们,快步朝着苏威所在的临时朝廷走去。
宇文述放松了对皇帝的挟制之后,这些忠心耿耿的军官大臣们终于是能进城跟皇帝取得联络了。
樊子盖跟卫玄一样,都是以廉洁忠义而闻名的。
樊子盖作为官员,私德十分不错,治理地方的时候很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但是,他跟卫玄等人还是不太一样的,樊子盖会执行皇帝的所有命令。
倘若皇帝下令让卫玄去对付苏威,卫玄大概会退缩,便是冒着被处置的风险,也不会做恶,但是樊子盖就不同了,他不在乎对方是谁,他只听诏令行事。
历史上,这位私德不错的樊子盖听从皇帝的诏令,在汾水以北屠村,导致百姓大量逃走,他又将这些逃走的百姓抓起来活埋,不分老幼,不分善恶,通通活埋,这般极端的剿匪行为非但没能平息叛乱,反而使得叛乱进一步扩大,匪是越剿越多。
他此番领着天子的诸多亲信进了六合城,又让几路的军队在城门等候。
樊子盖心里是知道事情的恶劣程度的。
在进城之前,许多大臣都觉得不该冒然进去,提议只派几个人进去问清楚情况,他们都担心进城之后会被宇文述制服,远水救不了近火,大家的军队都在城外,哪怕就在城门,自己一旦被抓,那些大军也就失去了作用。
但是樊子盖却不同意,皇帝下令要他们前往,岂能不去?便是粉身碎骨也要去!
在他的命令下,众人只能是留了些不知道能否有用的后手,而后进去拜见皇帝。
好在,局势看起来是缓和下来了。
在这些人之中,甚至还能看到一个老熟人。
没错,那人正是赵元淑。
赵元淑此刻紧紧跟在了樊子盖的身后。
杨广在出征之后,下令让一些大臣们担任了军职,尤其是在辽东城事件之后,他召集了多路大军,又将自己的亲信们丢到那些军队之中,避免出现辽东城之事。
赵元淑也是在这个时候被丢出去的,他被丢到了外军里负责后勤差事。
赵元淑这些时日里可是被吓坏了,先前他们要进城的时候,也是他一直在劝说樊子盖,希望樊子盖勿要进去。
此刻,他看到宽阔且平静的道路,终于是松了一口气,他笑着对樊子盖说道:“樊公,看来宇文述是真的退缩了,此番您救驾有功,往后必定是”
左候卫大将军郭荣皱起眉头,打断了这家伙的奉承,“休要说这些废话!”
郭荣出身太原郭氏,他年少时就是隋文帝的好友,后来就一直支持自己的兄弟,对杨家可谓是忠心耿耿,此番出征,他是十分反对皇帝亲征的,他甚至当面劝谏过皇帝。
皇帝因为他的资历不敢动怒,可还是派人偷偷查找郭荣的罪状,得知郭荣在战斗的时候十分的勇猛,很多天都没有脱下甲胄,这么一大把年纪,却还身先士卒,皇帝觉得感动,就没有追究他的过错。
郭荣这次跟着樊子盖一同进城,算是皇帝的两大主力。
皇帝的想法很简单,用樊子盖来代替苏威,以郭荣来代替元寿,再以跟随而来的赵元淑等人充任朝中空缺,尽快恢复庙堂的行政能力。
郭荣看向樊子盖,无奈的说道:“苏公是不可能谋反的。”
“许国公做出这些事情,也是因为一些荒唐的命令。”
“要解决这些事情,本就要仰仗苏公,实不该将他当作敌人啊。”
郭荣虽然是站在皇帝这边,但他对皇帝的诏令是不太情愿的。
皇帝这次将他们召进城里,私下相见,皇帝告知郭荣,宇文述等人作乱,杀害了裴蕴等大臣,苏威趁乱夺权,自封尚书令,有不轨的想法。
郭荣对此甚是无奈,但是他不敢在陛下面前说这些事情。
若是给陛下说这些,只怕会被陛下误以为是苏威同党什么的,局势就会变得更加糟糕。
但是,他还是想劝一劝樊子盖。
这件事,本来就是皇帝不对,想要解决,也不是这么个解决法,把苏威弄走了,他们谁能镇得住那帮凶悍的将军?
樊子盖脸色凝重,“我知道郭公的意思,但是,陛下既已下了诏令,那就不得不做!”
“我知道苏公的贤名,可如何处置他,并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是由陛下来决定的,我们作为人臣,只需要执行陛下的诏令即可。”
樊子盖表现的极为坚决。
郭荣迟疑了下,“我并没有说要违抗陛下的诏令,陛下的诏令是让我们接替苏公,治理朝政,安抚大军,有序撤离,可具体的执行,我们还当再想一想,勿要急躁。”
“哦?”
“比如这罢免苏公的事情,我就觉得要谨慎,我们才刚刚进城啊,这进了官署,就直接宣读诏令,要罢免苏公,那留下来的那些官员们会怎么想呢?苏公会怎么想呢?将军们呢?”
“罢免是可以罢免,但是能不能再等一段时日呢?可以暂时以苏公为主,让他留在官署,我们辅佐着他,完成各项调动,而后再行罢免之事”
郭荣只能是尽力去劝。
樊子盖依旧是摇着头。
“陛下说了,苏公有不臣之心,必须要尽快罢免,免得他联络外军。”
“郭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官署里的事情,交给我来做,外军互换校场的事情,由您来操办。”
就跟宇文述一样,杨广想的亦是速战速决。
杨广不知道宇文述是真心退缩还是假意退缩,但是他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要以最快的速度动手,同样不给宇文述任何反应的机会。
杨广的计划是这样的,由樊子盖来控制朝廷,软禁苏威,由郭荣奉诏强行领外军进行调换,将宇文述等人逼迫出城。
麦铁杖那边也已经得到了诏令,随时可以攻杀段达,重新夺回行营。
三步策略几乎要同时完成,皇帝只给了他们一天的时日,在明日之前,六合城要重新回到皇帝的治下,外军外将都要滚出去,而后大军开始往涿郡撤离。
麦铁杖和樊子盖都愿意奉诏,唯独郭荣觉得这件事有些太过冒险。
可郭荣根本劝不住皇帝,哪怕他是先皇的好兄弟,是看着杨广长大的也没用。
走到了岔路口,郭荣无奈的带上了将军们,朝着城门的方向走去。
而樊子盖是直接走向了对面的官署。
许多官员们赶忙凑了过来。
朝中出了这样的事情,有人感到害怕,有人感到欢喜。
这次的远征,朝中留下了大量的空缺,出征的各级官员,死伤惨重,皇帝出行的时候带了四千余人的官员,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官员集体,当他们到达涿郡的时候,已经死了数百人,到达辽东又病死了许多,到达六合城的时候,内史令级别的都开始病死.
许多人都只当这是自己升官的好机会。
老头子们都病死了,他们留下来的空缺,自然就要落在自己的手里。
“樊公!那苏威在朝中多年,官署之内,他的亲信必定不少,就怕他们会在背地里相助苏威,我知道那些人平日里跟苏威走的最近.”
有人赶忙开始了奉承,这目的自然是要再拉下更多的人下来,让自己能够上去。
樊子盖皱起眉头,“勿要直呼苏公之名,朝中与苏公亲善的人很多,难道都要抓起来吗?我与他也颇为亲近,是不是也要一同问罪??”
听到他的话,众人这才不敢再说。
他们就这么一路来到了官署门外,大门口站着两个士卒,能听到从里头传出的嘈杂声。
樊子盖看向了两位年轻的郎将,“你们带人守在这里,不许任何人进出。”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