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
林黛玉从来没看到二舅母对她笑的如此灿烂。
她进京差不多半年了,二舅母看着好像对她事事妥帖,可那种妥贴里不知道为什么,总让她感觉很别扭。
这种别扭在初入贾府时就有了。
她第一次去荣禧堂拜会二舅舅和二舅母的时候,跟在大舅舅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虽说大舅舅也没见她,但是不会说话的大舅母异常热情。
可她去荣禧堂时,在东房门吃了半盏茶以后,金坠儿才引她去见二舅母。
当时二舅母还坐在西边下首,见她去了,却往东让。
但自古东为上……
林黛玉按下心中的翻涌,在大家的说笑声中,又参观完邀月苑的其他地方,这才去四妹妹惜春所在的梧桐院。
梧桐院里,真的有一株梧桐树。
高大的挺拔,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几片叶子了,但惜春听说这棵树是祖父小时候亲自种下,马上就喜欢了。
“快看,这树上还有一个鸟窝。”
“这上面住的是喜鹊。”
尤本芳笑向自家小姑子,“昨儿我和你二嫂子才看到过。”
“可不是!”王熙凤四处找鸟,“这一会不见了,应该是出去觅食了,四妹妹以后常在廊下或者树下,撒上几粒米,大概就能常见了。”
“嗯嗯!”
惜春大力点头。
尤本芳摸摸她的小脸蛋,“屋里的摆件、书画什么的,你要是不喜欢,就自己到库房里换。还有你林姐姐、二姐姐和三姐姐那里的东西也是一样,钥匙就放在你的妆匣里,回头,你自己看着弄。”
“我知道了。”
惜春挺了挺自己的小胸脯,“谢谢嫂子。”
“乖!”
尤本芳笑着捏了捏她的小手,朝贾母道:“老太太,您对这院子还有印象吗?”
“怎么没有?”
贾母笑,“这边的梧桐院,那边的育风阁、美琅馆,当年啊,都是仿金陵老家那边的园林建的。当初啊,午后无事,我和你太婆婆就这边逛逛,那边逛逛。”
那是难得的休闲时间。
如今回想起来,也特别感慨。
这一个又一个院子,原是备给后世子孙的。
谁知道宁国府一连几代都只单传。
想到这里,她对这边仅剩的三个人又多了些怜惜。
“你二妹妹和三妹妹是住育风阁和美琅馆吗?”
“是呢。”
尤本芳笑,“老祖宗,我们再往那边走走,等全逛完了,妹妹们也好搬家。”
“可不是,换成我都要急坏了。”
王熙凤扶住贾母的时候,朝几个小姑子眨了眨眼睛。
一群人紧跟着又去逛了育风阁和美琅馆,此二处隔河相对,中间连着小小的石拱桥,不过育风阁有个二层小阁楼,也不知当初建它的人是怎么算的方位,开窗风自来。
是夏日乘凉的不二之所。
探春一见便喜欢了,当然,她也喜欢没有隔断的敞间。
迎春倒是更喜小河对岸的美琅馆,那里种了许多花草,一盆盆的摆在长廊之中,春夏秋冬,你方开罢,我上场,看着就让人心情好。
她们选好了地方,也差不多快到午时了,尤本芳请贾母等人再入花厅,一起吃了午饭方才罢了。
不过,她们事了,林黛玉以及三春却忙了起来。
她们忙着熟悉自己的院子,忙着把常用的惯常东西,摆到顺手的地方,忙着认识院里的婆子、丫环,分派大家的住所。
这边林黛玉才刚给紫鹃、雪雁分派好两人间,那边贾母又派鸳鸯领了两个婆子,送了一小箱铜钱并一些玩物来。
“这铜钱大嫂子也给备了呢。”
黛玉知道,这是给她们赏下人的。
“大奶奶是个心细的。”
鸳鸯笑。
大奶奶能给林姑娘备下一箱铜钱,想来,二姑娘、三姑娘那里也是同样。
“老太太说,姑娘若是睡不惯,可随时回去。”
“我知道的。”
黛玉站着回答,又命紫鹃给了赏,才看着她离开。
此时,她却不知道,被王夫人借贾琏绊住,中午都没回的宝玉,这一会正急吼吼的收拾书本,要回家看迎春三人的搬家情况。
她们的先生给放假了,可恨,他没家可搬,先生该上的课一堂也未落下。
“二爷,慢点,不能跑呀,摔着不是玩的。”
茗烟抱着他的书本紧跟在后,但哪里就追得上?
好在王夫人早防着了,派了王坠儿,连带着袭人都等在二门处。
看到宝玉往这边跑,连忙接住。
“二姐姐和三妹妹、四妹妹都搬走了?”
看到她们,宝玉才停下脚步,一边喘着气,一边问最关心的。
“都搬了。”
袭人道:“明儿不是还能见吗?”
“二爷!”
玉坠儿行了一礼,“太太让您到荣禧堂写大字呢,昨儿老爷没来得及看您的大字,但今儿晚上是必要看的。”
宝玉:“……”
他往荣庆堂的脚步不由一顿。
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他爹看大字问功课。
“二爷,您前些日子欠的大字都没写完呢。”
袭人看他一下子垂头丧气起来,也是无奈,但只能劝着,“昨儿虽然补了些,但到底不够。”
林姑娘也搬走了。
二爷要是知道了,只怕还得闹。
不过,搬走是好事。
林姑娘小性的很,嘴上又不饶人,哪天都要跟他们二爷拌上几句嘴,每次都要二爷不停的赔不是才罢。
袭人很看不惯她这一点。
“那就快点吧,太太等着呢。”
玉坠儿接住茗烟抱的书本,也催了一句。
宝玉没法子了,只能脚步一转,往荣禧堂去。
不过,越想越难受,“她们都搬走了,林妹妹呢?”
宝玉怀疑林妹妹在哭,“林妹妹现在如何了?”
袭人:“……”
玉坠儿:“……”
两人对视一眼,袭人道:“今天一早,老太太、太太们就带着几位姑娘一起去东府了,林姑娘可能也在帮着三位姑娘搬家,我来的时候,没见着她。”
“那你去看看林妹妹在做什么。”
宝玉吩咐袭人,“告诉她,我晚上再陪她说话。”
再写大字,饭也是要吃的。
宝玉决定写快点,早点回荣庆堂陪林妹妹。
“……快去写字吧!”
袭人无奈,只能含糊应了一声。
这一日,王夫人便看到她儿子宝玉写的大字,又快又好,他哥哥贾珠在这个年纪,字虽然也写的很好了,却没这么快。
说不欣慰那是假的。
大儿子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呢。
宝玉这般聪惠,说不得还能再提前个一年两年。
“宝玉,老太太今儿吃的东西,你们小孩子还不能碰。”
王夫人看她儿子,是怎么看怎么喜欢,“今天你就随为娘一起吃吧!”
“那林妹妹呢?”
写完了大字,宝玉就想走。
闻听老太太那里的饭,他不能吃。但他都不能吃的,林妹妹又如何能吃?
“太太要叫林妹妹也过来吗?”
“……你林妹妹在东府呢。”
王夫人到底道:“那边你尤大嫂子也给她收拾了院子,我们今儿去逛的时候,她也很喜欢,老太太就说,喜欢可以搬,她就搬过去了。”
宝玉:“……”
他呆住了。
二姐姐、三妹妹和四妹妹走了,如今林妹妹也走了,他……
他胸脯起伏,难受的很。
突然,他一把抓住自己的通灵宝玉,猛的往地上一摔,“什么罕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姐姐妹妹们都走了,独留我一个,有什么用?”
“孽障,你这是作甚呢?”
吓得众人一拥争去拾玉,王夫人又气又心疼,搂住他,轻轻拍了两下,“你林妹妹现在住的邀月苑,原先是你姑妈常去的,你姑父还曾受邀过去,与你姑妈一个弹琴,一个吹笛,合过一曲。
你姑妈临死都还记得那边,如今你大嫂子收拾出来,就是老太太看了,也不忍让大姑娘回来。
你是做哥哥的,该为她欢喜才是,如此不讲道理的摔那命根子,大姑娘若是知道了,必然又会多心。”
“我不,我也要过去。”
以前,宝玉是听道理的,但今天,他不想听道理。
姐姐妹妹们都走了,就留他一个在荣庆堂,这日子如何过得?
“太太,您让我也过去吧!”
宝玉哭了,“大嫂子和蓉哥儿不是嫌冷清了吗?我过去了,也能让他们更热闹。”
“胡说!”
这一次,王夫人用了点力气拍在宝玉身上,“你姐姐妹妹们全都走了,老太太不孤单?你的孝道呢?”
“……呜呜呜”
宝玉哭了,哭得特别伤心。
这一晚,不管王夫人怎么哄,都只喝了半碗汤。
好不容易挨到他娘也吃完了,正要走,却没想贾政过来了。
看到儿子垂头丧气的样,心中就升起一股子不满,“这些日子忙,你的大字呢?都拿过来看看吧!”
他一心想要科举走仕途,却受恩萌了官。
但这恩萌来的,到底跟正经科举不一样。
读书人那边,轻易是融不进去的。
好容易大儿好点,眼看着可以弥补遗憾,却不料他又早早夭亡。
贾政对宝玉难免就抱了更多希望。
这孩子也是聪惠,不过三岁,就跟着大女儿学了几千字在腹中,却没想,越长大,越是惫懒。再加上老母溺爱,越发的不像样子。
宝玉连忙捧上自己赶了两天的字。
没一会,贾政就翻完了。
他扔出几张来,一巴掌拍在岸几上,断喝道:“虚浮无力,潦草敷衍,先生就是这么教你的?”
宝玉吓得浑身一抖,那几张大字是他前些日子写的。
“拿我的戒尺来。”
贾政的胡子一吹,没人敢不听令,赵姨娘第一时间奉上戒尺。
啪啪啪
连着六下,打在宝玉的左手上。
每一下,他都控制不住的抖了一抖。
“老爷”
王夫人心疼坏了,阻止道:“宝玉有进步的,您看他今儿写的。”
“滚回去,重写!”
贾政打了几下,气已经出了,夫人一劝,扔了戒尺,“再发现你潦草敷衍,仔细你的皮。”
“是”
宝玉声音发颤,捡起他的大字,一溜烟的跑了。
这一晚林黛玉难得的睡了个好觉。
她在梦里,好像见到爹爹和娘亲,一个吹笛一个弹琴的样子。
难得的,在梦里,她都是笑着的。
因为她的爹娘也都是笑着的。
不过,荣庆堂可就人仰马翻了。
宝玉在半夜发烧。
老太太怀疑是被儿子吓着了,一边请大夫熬药,一边叫了贾政过来,狠狠的骂了一通。
好不容易宝玉的烧退了,天也快亮了。
贾母担心半宿,这才回去睡下。
他们这边安静了,宁国府那边却难得的热闹了。
天冷,尤本芳觉得孩子小,应该多睡一会,特意在园子里给她们设了小厨房。
宁国府的丫环婆子们,干劲十足的,给准备了三样粥品,四样小菜并两种面条。
林黛玉难得的胃口大开,比往常多用了半碗鸡丝面。
喜的紫鹃和雪雁高兴不已。
昨夜她们也担心姑娘刚搬来,会睡不好,小心的一个陪了上半夜,一个陪了下半夜,却没想,以前一有点风吹草动就醒的姑娘,却难得的睡了个整觉。
显见,这搬家是搬对了。
“林姐姐!”
外面传来四姑娘惜春的声音,林黛玉忙忙的漱口,雪雁抱上她的小书包,也急急的跟上。
“林姐姐觉得睡得可好?”
惜春知道这位表姐的睡眠不好,所以第一句问的就是这个。
她是主人了。
她昨夜其实没睡好。
太兴奋了。
“好着呢。”
林黛玉一边回答,一边看向连袂过来的迎春、探春,“二姐姐、三妹妹好。”
“好!”
“好”
四个小姐妹,手拉着手,一起往西府去。
迎春和探春都看到四妹妹惜春的小黑眼圈。
两人和林黛玉一样,都贴心的没说出来,这个小妹妹,这几天一直处于兴奋里。这种状况,大概还要持续个几天,她们就等着吧!总会过去的。
当然,她们对自己的住处,也超超级满意。
尤大嫂子昨儿不仅送了一小箱铜钱,还另外让吴嬷嬷给她们送了月例。
以后,她们就是领双月例的人了。
连带着身边的丫环婆子,都跟着得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