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拉门托的训练馆,他们刚刚结束的交易完成之后的第一次集体合练。
今晚他们将第一次以完整阵容对阵国王队。
上一次他们对阵国王队的时候,整体表现不佳,徐凌面对罗恩·阿泰斯特那种经验丰富,身体强壮的野兽型锋线明显不适应,但这次,情况似乎有所不同。
由于今晚要比赛,所以当天下午的训练还是以保持状态为主。
但是,训练结束之后,徐凌和基德却依然留在场上进行一对一的单练。
基德用指尖摩挲着篮球,就像是在拨弄一本无形的书。
“看这里,”
基德的声音在空旷的场馆里显得格外清晰,他没用任何花哨动作,只是一个最简单的背身卡位动作,但发力瞬间左肩有一个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下沉。
“99的人会看我的脚或者手,但肩膀不会骗人。他真想往那边去,肩膀一定会先动。你要练到能用眼角余光捕捉到它。”
老师傅确实有经验,一开口就直指重点。
徐凌若有所悟地反问:“这个方法对科比有效吗?”
大学时期的徐凌可能是全美最出色的外线防守者,但进入NBA之后,他的防守就只是出色,而非精英。
作为一名新秀,这已是相当出色的防守能力,但徐凌每每回顾“审判之扣”的那场比赛还是为科比在自己头上砍下58分而懊恼。
诚然科比当晚状态爆表,有许多难以置信的出手,面对那种球,你真的没办法,就像佛罗里达大种马J.Mac的拿手好戏是把瘦小的对手抱起来悬空做火车便当一样,你不可能指望其他的男演员做到同样的事。
但徐凌的问题不在于他没防住科比那些逆天的出手,而是科比当晚有很多得分来自一对一背打。
这让徐凌发现了自己在防守端的重大弱点,他不太会防背打。
听到徐凌的问题,基德眉头一挑,有些好奇地问:“这很重要吗?”
徐凌如实回答:“这是我想加强低位防守的原因。”
“那你恐怕要失望了。”基德说,“提升低位防守是一回事,限制科比是另一回事,我们无法用常规的防守思路去对付科比,因为他每个回合的动作都不一样。”
徐凌无奈,他知道基德是对的。
科比就是那种一旦开始单打就很难预判其动向的人,即使封住他全部的出手空间,他依然能强行找到机会。
“不过,你现在应该考虑的不是防守科比的背打,而是如何让自己的低位攻防更上一层楼。”基德继续说道,“虽然我只和你打过两场比赛,但我看得出来,你对自己的投篮非常自信,这种自信让你在潜意识里趋利避害,你必须更多地去低位打球,只有理解低位的攻防,你这方面的意识才会提高。”
基德这番话无疑是过来人的肺腑之言。
徐凌当然知道他的背身能力放在当代的外线得分手里实在是稚嫩得可笑,这科学吗?大家都是看着迈克尔·乔丹的比赛长大的,每个人都想成为下一个乔丹,而你却把外线投篮打磨得像雷吉·米勒似的,怎么看都不对吧。
不过,徐凌并非真的不愿开发低位,实属情势所迫。
在基德等人到来之前,灰熊的比赛几乎毫无容错空间。一旦徐凌开局不顺,全队往往就彻底迷失方向。因此,他很少敢拿正式比赛来磨练尚不成熟的低位进攻。
如今球队迎来强援:有基德掌控节奏,有约什·霍华德提升锋线硬度。尽管失去了保罗·加索尔,但这笔交易依然为球队注入了强劲的即战力。
正因如此,徐凌诚恳地接受了基德的建议:“我明白了,谢谢你告诉我这一点。”
然而,与从容的基德不同,另一位重要新援约什·霍华德却显得心事重重。
过去几年,作为埃弗里·约翰逊一手发掘的侧翼球员,霍华德曾是那支打入总决赛、创下常规赛联盟第一战绩的小牛队的核心成员之一。但他在高强度对抗中表现不稳,关键时刻容易失常,加之本赛季深受伤病困扰,休战期间体重管理也不理想,最终导致小牛在几天前那笔震惊联盟的交易中,选择将他——而非杰森·特里——送走。
初来新球队,这个面貌并不出众的男人迫切希望给新队友留下好印象,训练中拼尽全力。可惜,他目前的状态与自己的巅峰时期仍相去甚远。
“约什,”马克·雅法罗尼看出他的焦虑,出声安慰道,“别着急,我们有的是时间等你恢复最佳状态。”
霍华德只是默默看了教练一眼。
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身体。可以说,他能打进NBA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霍华德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双腿过度内弯。为了让他像正常人一样行走,母亲听从医生建议,接受了一场听起来就骇人听闻的整形手术:将他扭曲的膝盖与双腿折断,再重新植入固定器强行矫正。
常人经历如此手术,能否正常走路都成问题,但霍华德不仅挺了过来,还打进了NBA。然而多年来,双腿始终是他身体最脆弱的部分。如今,这与生俱来的诅咒,正悄然蚕食着他的运动生涯。
“教练,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霍华德轻声回答。
雅法罗尼闻言,也不再多说。
其他两个新援就比较规矩了。
弗拉迪米尔·拉德马诺维奇看起来就像是翻版的达科·米利西奇,没那么强的上进心,也不至于摆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完全没有那种换队后不适应的感觉。
特雷沃·阿里扎将这次交易视作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他身体天赋出众,但技术仍显粗糙。从最初被尼克斯选中进入NBA,再到辗转湖人,阿里扎几乎从未真正得到应有的重视。正如人们常说“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阿里扎所经历的,恰是一种美式现实——最能代表美国梦的两座城市,洛杉矶和纽约,也从未真正相信过他。
哪怕是孟菲斯,负责这笔交易的杰里·韦斯特,同样只是把阿里扎当作交易添头和锋线深度的补充。毕竟,不会有人真的把阿里扎这种进入职业生涯第四年,场均数据仍在5分上下摇晃,命中率40出头的失败彩票当回事。
阿里扎很快就成为灰熊队内仅次于徐凌的训练狂魔。
不过,和约什·霍华德正相反,他还有很多时间,属于他的好时光还未到来。
当晚,灰熊队客场挑战国王队。
比赛开始后,阿泰斯特果然如影随形地贴上了徐凌,手上的小动作不断,嘴里也喋喋不休:“菜鸟,还记得上次吗?今晚会更糟!”
徐凌没有理会,按照基德的指示,并未急于个人进攻,而是频繁地无球跑动,利用霍华德和米利西奇的掩护,将阿泰斯特拖入层层障碍之中,然后切出接球投篮。
“你今晚看起来确实会很糟糕。”
徐凌甩下这句话就跑了。
随后,只过了几个回合,徐凌再次成为战术核心。
徐凌通过底线双重掩护绕出,阿泰斯特奋力挤过,但就在他即将再次贴上徐凌的瞬间,基德的传球已经到了。不是给到徐凌手中,而是一个精准的击地,提前量给得恰到好处,直接引导徐凌顺步接球突破。
阿泰斯特的重心还在追赶中,只能眼睁睁看着徐凌一步掠过,轻松上篮得手。
“漂亮的传球!基德完全读懂了防守,他让徐凌接球时就已处于优势位置!”
徐凌看着阿泰斯特,嘲笑道:“糟糕的防守。”
盛怒之下,阿泰斯特下个回合选择强打,结果不中。
徐凌拿到防守篮板,正式进入个人进攻节奏,独自推到前场后再次展现出可以无视战术的特权——一记并不让人意外的多打少追身三分命中。
徐凌回身看了方才追上的阿泰斯特,继续送上垃圾话:“糟糕的防守×2。”
阿泰斯特很生气,但他再怎么生气都无法改变徐凌的进攻被基德完全解放的事实。他不再需要长时间持球面对阿泰斯特的铁壁防守,而是通过跑动和基德的传球,获得了大量接球即刻攻击的机会,要么直接得分,要么在阿泰斯特补防未稳时第一时间做出决策。
半场结束时,徐凌已经高效拿下14分,而阿泰斯特因为控制不住脾气领到了第四次犯规,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板凳上,表情郁闷。
同时,基德则半场砍下5分7篮板10助攻,换队首秀即得三双的纪录正在向他招手。
霍华德的表现同样不错,虽然距离最佳状态还有差距,但现有的状态已经可以取代迈克米勒了。
下半场,国王队试图调整,但灰熊的进攻体系已然运转流畅。基德一次次用传球指挥着交通,徐凌、瓦里克、霍华德不断空切、投射。
最终,灰熊队在客场以108比85干净利落地击败了国王队,完成了一场漂亮的复仇。
徐凌全场26分6篮板5助攻,投篮命中率超过五成,与上一次对阵国王时的挣扎判若两人。基德则以9分11篮板16助攻的数据带来完美的首秀,让人无语的是,阻止基德拿下三双的居然是看起来最简单的得分。
赛后,阿泰斯特没有与徐凌握手,而是径直走回了更衣室。而徐凌,则在采访中将赞誉给了队友:“杰森让比赛变得简单。他总能找到处于空位的队友,我们只需要做好准备把球投进。”
对灰熊而言,这是一场完美的节奏。
基德做到了所有人都希望他做到的事,霍华德的确给三号位带来了硬度,拉德马诺维奇和米利西奇以及瓦里克平分了四五号位的的时间,无人期待的阿里扎安坐板凳席,而徐凌第一次在灰熊队感觉自己可以从容地打比赛,基德让他卸下了组织者的重担,他总算不用再扮演那个早当家的小鬼承担起一切了。
在那笔震撼联盟的四方交易中,孟菲斯灰熊成为了最快享受到新援红利的球队。达拉斯小牛仍在调试阵容,苦苦寻觅科比与诺维茨基之间的平衡点;洛杉矶湖人陷入想摆烂却摆不了的尴尬境地;新泽西篮网则依旧不温不火,维持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态势。唯有灰熊,在交易完成后势如破竹地连战连胜,重新回归季后赛竞争者的行列,更展现出持续攀升的势头。
如今,灰熊队即将远征克利夫兰,客场挑战骑士队。
这场较量不仅是全明星周末前的收官之战,更是外界期待已久的焦点对决。徐凌与勒布朗·詹姆斯——这位被媒体誉为蒂姆·邓肯之后最出色的新秀,与背负着超越乔丹期望的“天选之子”;阿迪达斯与耐克在未来十年的王牌代言人;还有那些早已埋下、不断发酵的场外恩怨……
徐詹二人之间的风波并未随时间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每一家媒体都渴望将他们塑造成宿敌,就如同阿迪达斯与耐克都迫切希望他们能彻底压倒对方。从詹姆斯在孟菲斯对球童的不尊重事件,到徐凌那条引发轩然大波的推特,以及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无不为此战添柴加火。
就在灰熊抵达克利夫兰的两天前,詹姆斯刚在主场用一场三双表现率领骑士大胜步行者。
赛后,ESPN记者克里斯·谢里丹将话筒递到他面前,抛出了那个媒体人必然会问的问题:“勒布朗,你如何看待伊莱·徐这位新秀带来的挑战?很多人开始将他与新秀时期的你相提并论。”
镜头前,詹姆斯露出那完美无瑕的标志性笑容,语气宽厚而真诚:“伊莱是个不可思议的天才,我真的这么认为。他拥有光明的未来。我欣赏他的竞争心,他渴望伟大。孟菲斯因为他而变得完全不同。我很期待与他的下一次交手,那一定会很有趣。”
这原本是一次标准到无可指摘的官方回答,若到此为止,也不过是又一次乏味的媒体互动。
然而,詹姆斯似乎觉得这番措辞过于公式化,竟画蛇添足地用更个人的口吻补充道:“说实话,看到他让我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充满能量,想要征服一切。但对我来说,新秀赛季最重要的不是数据,而是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球员,如何真正地带领球队赢球,如何承担责任。”
言及此处,天选之子稍作停顿,仿佛在给予对方消化的时间,随后抛出了最关键的一句:“我相信他也在学习这些,这需要一个过程。也许等他再多打50场、100场球,他会更理解这个联盟究竟意味着什么。”
你知道的,新闻工作者们上过的最有价值的职业道德课程就是从“不要断章取义”中学会“要断章取义”。
詹姆斯的言论很快就被媒体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得出了独到的解读。
《詹姆斯肯定伊莱天赋,但指出需“学习如何成为职业球员”》
《勒布朗建议徐凌:再多打100场理解联盟》
《来自前辈的教诲,LBJ认为伊莱仍需成长过程》
诸如此类的新闻遍布网络。
而且,詹姆斯那些话里本来就有厚重的说教感,很难说他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当灰熊队准备乘坐专机飞往克利夫兰的时候,这些消息正在篮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酵。
徐凌戴着耳机,没有和任何人说话。
队友也没有自讨没趣地去问这件事。
飞机降落了到克利夫兰。
外面聚集了大批媒体,很多人想知道徐凌对于国王陛下的敦敦教诲有何感想。
徐凌走到他们面前,扯下了耳机,他看了看面前的记者,太多了,就好像他们刚刚赢下了一场焦点大战。
此时此刻,徐凌的心情并不平静,他没有给记者提问的机会,而是自己主动开口,并且给了他们想要的答案。
“我听到了很多建议和分析,关于我还需要学习什么,需要打多少场比赛,需要达到什么层次。”
“但我来NBA,不是为了达到某个人的标准,也不是为了理解某个人的哲学。”
“我是来赢球的。赢下今晚的比赛,赢下明天的比赛,赢下所有我能赢下的比赛。”
“我现在不打算回答任何问题,不要提问,你不会得到答案。”
拜托,伊莱,你已经给出答案了。
而这还不是全部。
徐凌眼神如炬地看着面前的记者:“等我在球场上,面对面地击败了那个给我定标准的人之后,我们再慢慢聊。”
说完,徐凌主动向前走,记者们不由自主地为他让出道路。
不管事出何因,不管谁对谁错,不管这两人的个性如何,在NBA,在这个世界上,自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让他们渐行渐远。
命运的吊诡之处恰在于此,它从不理会个体意志的悲鸣或豪言。
霍华德被先天命运所诅咒的下肢,阿里扎被大都市轻蔑抛却的过往,米利西奇与拉德马诺维奇近乎认命的职业倦怠.以及徐凌自己,那被媒体与赞助商合力推搡至风暴眼的反派形象。
这一切,与勒布朗·詹姆斯那被天选之子光环所层层包裹、不容丝毫失格的完美偶像人设,自他们踏入这个联盟的那一刻起,就已被注定了狭路相逢的结局。
NBA乃至整个现代体育的商业逻辑,本质上是一场盛大的叙事饥渴。它永不满足,它需要英雄,更需要恶魔;需要惺惺相惜,更需要不共戴天。
徐凌大步走出克利夫兰机场的通道,将身后的喧嚣一并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