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小说网 >> 草芥称王 >> 目录 >> 第67章 我想静静

第67章 我想静静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6日  作者:月关  分类: 历史 | 架空历史 | 月关 | 草芥称王 


春耕、春种之后,并不是农人就无事大吉了。

农忙的过程至此还远没有结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成果,不是撒撒种子就能得来的。

三分靠种,七分靠管,接下来首先就是灌溉这件大事。

这是春播之后最重要的一件事,直接关系到庄稼的出苗率。

如果春旱了,村民就得利用水车、戽斗、渠道等一切工具,从河流、水井、池塘引水浇田。

但是此处的田地多赖龙河水浇灌。

从龙河引水过来,在千里平原上贯穿而过,留下树支一般的灌溉脉络。

杨灿在巡查田地的时候,又发现了一处可以改良的地方:水车。

尽管能引龙河水灌溉,这已经算是这片土地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

但是囿于水往低处流的特性,有些地块儿明明土地非常不错,只是因为地势较高,灌溉吃力,所以无法大力开发。

张云翊的隐田和隐户,因为是后来者开辟的,而最好的易于灌溉的土地已经被当地百姓早就开发了,所以他们只能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开荒。

因此他们就无法开辟更多田地,不是地皮不够了,而是浇水的时候他们浇不过来。

丰安庄也是有水车的,不过这个年代的水车,需要以人力或畜力来驱动。

不管是脚踏还是手摇,亦或是用老牛拉套,其效率当然都比较低下。

而且人力有时穷,它是不能持续作业的。

同时,这种老式水车能够提水的高度有限。

因此只要地势稍高一些,明明是沃土,也无法进行大力开发了。

杨灿一看就乐了,这个简单啊,比曲辕犁的研究过程还要简单。

这个好,哥们又能人前显圣了!

没多久,由杨庄主改良的第一架完全借助水力自运行的高转筒水车就架设起来了。

一架这样的水车,可以把水提到落差十丈的高度。

如果在十丈高处修一个蓄水塘,让提起来的水流动起来,在流水处再建一座水车,它还能继续把水提到更高处。

有了这件灌溉利器,很多地势较高的土地,完全可以开发成良田了。

杨灿再次人前显圣,消息传开,“杨灿车”三个字随之再次传扬天下。

如果杨灿的秘密不是睡了于家长房少夫人,仅凭此一事,他在于家就可以稳如泰山了。

于家如今已经不能轻易牺牲杨灿了。

那样的话,于家的风评将会毁于悠悠众人之口。

这让于醒龙对杨灿是又恨又爱。

爱的是,杨灿的这两项改良,可以让于家的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只是于家产粮多的话,尚不足以支撑于家实力的大幅提升。

尤其是经过几百年发展,已经平衡稳固下来的政治生态中。

但是,大量的粮食产出增加,那量变就能产生质变了。

杨灿对于家来说,现在就是劳苦功高。

于醒龙本来就在用人之际,这个杨灿,他现在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当弃子了。

而且,他现在不需要对杨灿做什么调查,就可以信赖此人。

因为没有哪个门阀,会把这样的人送出去当奸细。

也没有哪个奸细,会为他的潜伏对象提供这样可以增加实力的大杀器。

这个杨灿,他要留下。

如果不是在短时间内,已经让杨灿接连担任了长房二执事和丰安庄主的职务,不适合马上对杨灿再予擢升,求才若渴的于醒龙一定会再次提拔他一下。

不管如何,这个宝贝,他是决定一定留下了。

可有的坑还是需要有人填的,有的锅也还是需要有人背的。

这个人既要推出去不心疼,又要身份地位比较有说服力,那就难办了。

于阀主现在不仅人才匮乏,想找个合适的背锅人一样捉襟见肘。

“小邓啊……”

于醒龙思忖再三,向从小当他的伴读书童,一直陪伴他到老的管家邓浔询问。

“你觉得,李有才怎么样?”

这水车不需要仔细观察,看一眼你就知道它改良的点在哪里了。

所以,它传播的速度格外快。

很快,它的图纸就出现在了代来城,北阙别业的黑水轩。

虽然画图的人不专业,那水车画的有点瓢,但原理一看就明白了。

“马上叫人依图建造!”

于桓虎拍案而起。

“子明到哪儿了,还没和杨灿建立联系么?”

“爷,杨灿在丰安庄搞风搞雨的,盯着他的人多着呢。

少爷说了,此去要尽量做到行动自然,不叫人起疑。

所以,少爷需要做一些事,现在还没有和杨灿进行联络。”

“好,告诉他,多押筹码,这个杨灿,我要定了!”

“是!”

手下人立即匆匆去安排,急急报讯给于睿。

至于加什么筹码,不外乎是财帛子女、功名利禄。

这些事做为于桓虎的接班人,于睿可以一言而决,不需要父亲明确指定。

杨灿只改良了一下水车,剩下的事,依旧全权交给张云翊张庄主去办。

间苗、补苗、除草、驱虫、施肥……

这些活儿虽然繁杂,但是哪个农家的人都能干。

地里忙碌的人更多了,因为不需要只能是壮劳力了。

老弱妇孺,半大孩子,这些活儿全能胜任。

亢正阳终于可以开始他筹划已久的计划:做生意。

他要做,也是做些小本生意,施行起来也就容易。

而杨灿要做的商业,却是先寄生于索家和于家,直到壮大到取而代之。

这生意的起步就高的多,所以现在还八字没一撇儿。

由于有了杨灿犁,亢家就省出了不少壮劳力。

而此时春耕春种的最劳累阶段已经过去了,家里的妇孺儿童都能派上用场,就更进一步地解放了劳动力。

亢正阳决定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赚一笔。

他把亢家的壮年男人集中起来,筹了一笔钱,前往天水城。

去的时候,他们也没空手,蜂蜜、蜂蜡、当归、黄芪、毡毯、布匹……

这些东西都是在田庄里收集的。

他们带着这些农产品和农庄里的妇人生产的织品前往天水。

到时候这些农贸物资一卖,再加上带去的现钱,就可以买上一批游牧部落急需的生活用品,通过飞狐口出去,与游牧部落再做一笔生意。

如此一出一进间,其利润对他们来说,已经是非常可观的一笔财富了。

这事儿当然瞒不了人,亢正阳也没想过要瞒着谁。

所以,从他刚刚召集自己的亲人提出这个畅想的时候,整个丰安庄就已尽人皆知了。

很多人羡慕不已,但不是人人都有那个能力效仿他。

而且他的商队规模现在还不大,现在只是亲戚朋友和亲近的部曲家人就足够了,也不需要召募那么多人。

那些眼馋的百姓也只能眼馋了。

夜晚,亢家商队的一行人宿在了铁林梁。

明儿上午,他们就能抵达天水城了。

带队的是亢正阳的三弟亢正言。

亢家二弟亢正义过于憨厚老实,不适合做生意,所以亢正言选择了老三。

铁林梁是一座峡谷,山上多松树,在夜色下看去,如同铁铸,故而得名。

亢正言一行共有二十一人,押着四辆大车,这是在丰安庄收购的货物。

峡谷中半山腰上有一处洞窟,他们本地人都知道。

在洞里燃起火堆,就可以驱散蚊蝇蛇虫。

这是一个极好的歇宿之处。

午夜时分,亢立诚迷迷糊糊地爬起来去解手。

亢立诚是亢家老二亢正义的长子,亢正言的侄子。

此时是四月下旬,陇上山中的夜晚依旧十分清凉。

他怕草丛里有蛇虫,因此没敢往林草丰密处走。

好在这是山野之间,无须顾忌太多。

亢立诚正在撒尿,忽然听见“嗒”的一声,似乎有人投了颗石子。

亢立诚顿生疑惑,急忙系好腰带,拔出佩刀,警惕地看去。

“嗒啦啦……”

又是一颗石子滚动的声音传来。

亢立诚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循声走过去。

转过一块岩石,山路上赫然看见两处火堆。

火堆旁停着四辆马车,数目倒与他们一样。

马已卸了车,拴在树上。

二十多个大汉围在两堆篝火旁,正在烧烤着东西,低声谈笑。

亢立诚注意到,那四辆大车都盖了防雨的雨布。

这年代的雨布主要是油布和漆布。

油布比较贵,用漆布性价比要更高一些。

看来,这是远方来的商人啊。

因为看见了雨布,亢立诚顿时恍然。

他们这种短程商贾就没有雨布,虽说漆布比油布便宜,那也是一笔开销。

他们是小本买卖,购置不起。

眼见不过是一队远行的商人,亢立诚就想悄悄退走。

但他没有料到,正围着篝火的那些强壮大汉中间,忽然也落下一块石头。

这块石头有拳头大小,砸进火堆,立即火星四溅。

围在篝火旁的人纷纷跳起,有人大骂:“谁他娘的胡闹?”

“嗯,是谁?站住!”

忽然有人看见从岩石旁一闪而没的身影,立即大叫了一声。

亢立诚眼见这些大汉个个魁梧,肋下佩刀,知道不是好相与。

他随他爹,为人老实,不想惹事,故而也不搭话,只是脚下加快了速度。

这一来,那些人疑心更重了,立即提刀追了上来。

这一行人正是给“山爷”运送山货的。

他们车上载的什么,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不过。

他们知道这件事儿一旦败露,很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

如今遇到奇怪的人,自然不肯轻易放过。

“站住!再跑我们放箭了!”

后边的人一边追一边大喝。

亢立诚毫不理会,只管向那山洞中跑去。

在这夜色中想射中奔跑的人何其困难。

亢立诚平时跟着他爹上山打猎,弓箭玩的十分娴熟。

他对此再清楚不过,根本不怕他们的威胁。

“三叔,三叔,快起来,有人闹事了。”

眼看到了山洞处,亢立诚立即大叫起来。

正在山洞中睡觉的亢正言等人猛然惊醒了。

听见亢立诚的惊呼声,众人纷纷爬起,一把抓起兵刃,就向洞外冲去。


上一章  |  草芥称王目录  |  下一章